|
第二章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 七 加入国民党 |
2006-07-26 10:53:47 |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 |
作者:贾章旺 |
浏览次数: |
|
|
|
|
1921年前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和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为了帮助中国的革命,在中国寻找支持的对象,他们主张联合吴佩孚。马林来中国后,经过一段时间调查,认为孙中山的国民党较吴佩孚进步,是一个可以联合的革命党。他积极促进国共合作。
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就曾讨论过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当时虽然有人主张同孙中山的国民党合作,但,由于中国共产党这时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还未形成,因此,大会决议中规定:“不得同其他政党或团体有任何关系”。“一大”后,马林在上海会见了国民党人张继。马林后来又在张太雷的陪同下,于1921年12月23日到达广西桂林,同孙中山讨论了同国民党结成联盟的可能性。会谈中,马林向孙中山提出了3条具体建议:①建立一个能够联系各阶层,尤其是联合工农群众的党;②建立革命的武装核心,应先办军官学校,以培养革命骨干;③与共产党合作。孙中山对马林的建议很欣赏,但提出与共产党合作只能是共产党加入国民党。马林回到上海后,向中共中央建议:放弃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到国民党中去进行政治活动”。当时中央不接收马林的意见。
1922年1月下旬,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邀请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及其他革命团体的代表39人参加会议。中国共产党指派张国焘、瞿秋白、高君宇、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出席了大会,张秋白、王乐平等代表中国国民党出席了会议。会议指出:中国和远东各被压迫民族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会议通过了关于共产党与民主革命派合作问题。会议期间,列宁带病接见了中国代表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张秋白和邓培(中国工人代表)等人。列宁询问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工人运动的情况,向中国代表提出“国共两党是否可以合作”的问题。闵戈《孙中山“三大政策”是怎样提出的》,载《望》1984年第11期。张国焘回国后,向中共中央汇报了这次会议情况和列宁的意见,中共中央仍反对与国民党合作。
从1922年3月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根据共产国际促成国共两党合作的精神,安排了一系列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领导人的会见。马林与国民党执行中央委员会要员谈话的内容是——要国民党允许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进行共产主义宣传;他和共产党人谈话的内容是——要中国共产党放弃排斥国民党的立场,并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内部开展政治活动。马林还建议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迁到广州,在那里进行公开的工作。
马林的建议最初没有被中共中央所接收,尤以张国焘的反对最激烈,陈独秀原则上同意建立国共合作,但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持不同见解。
辛亥革命后,陈独秀虽然两次出任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并积极参加了由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但他始终未加入同盟会,原因是他对同盟会的纲领和活动方式有着不同意见。他认为同盟会只讲“排满”,不讲反帝,纲领不彻底;专力军事行动,轻视民众宣传;领导也太软弱——他很钦佩孙中山、廖仲恺、朱执信,但认为除这些人外,其他人都是一些平庸之才,是一堆全躯保妻子之徒,绝对干不了革命,不足与谋,也不足与信;濮清泉《我所知道的陈独秀》,载《文史资料选辑》第71辑第27页。他反对同盟会采取的利用军阀的策略,认为军阀是不可信的;同盟会还轻视党的训练。
1922年4月6日,陈独秀代表中共中央写信给魏金斯基,提出反对的五条理由:①共产党同国民党宗旨不同;②国民党在国际上联合美国,在国内联合奉张皖段的政策与共产主义不相容;③国民党未发表政纲,广东以外各省人民视之为一争权夺利的政党,共产党加入将在社会上全失信仰;④广东实力派陈炯明反对孙中山甚烈,我党加入国民党将受陈敌视,在广东将无法活动;⑤我党加入国民党也得不到孙中山的重视。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