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井冈山 十 井冈山(三) |
2006-07-26 11:41:54 |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 |
作者:贾章旺 |
浏览次数: |
|
|
|
|
毛泽东搬过一把竹椅,让贺子珍坐下,沉默了一会儿,温存地对贺子珍说:“你是个好同志,好姑娘,我很喜欢你。”接着,他动情地讲述了他的经历和身世。
贺子珍从毛泽东的谈话中,知道了他追求革命、献身革命的经过:他已经34岁了,结过婚,妻子和3个孩子都留在湖南老家了。讲到这里,他神色黯然地说,我同家人已经久不通信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是死是活。湖南的反动派抓到共产党就杀,他听到妻子杨开慧的多种传言,有的说她被国民党抓去了,也有的说她已经不在人世了,不知是真是假。
听到毛泽东这些坦诚之言,贺子珍被深深地感动了。毛泽东为了革命,抛妻别子,孓然一身。他身上的担子那么重,工作那么忙,自己的生活无暇料理,是多么困难啊!她看看毛泽东那身好久没洗过的旧军装,在敬佩、同情的目光中,又加上了更多的怜爱之情。
那天,他们谈了很久,谈得那样投机。两颗赤诚的心已不知不觉地融汇在一起了。
两人开怀畅饮,不知不觉地喝了两瓶酒,吃了两只鸡。两天后,贺子珍到毛泽东住处帮他整理文件,忙了一整天,晚上,贺子珍没有走。第二天,毛泽东告诉同志们:“我和子珍同志已经相爱了!”
毛泽东和贺子珍结合了。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在那艰苦的岁月,只能一切从简。后来,热心的袁文才做了几个菜,大家热闹了一下。
毛泽东写作、批文皆用毛笔,“文房四宝”不离身。贺子珍特意为他拆了一整幅土布,在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制了一个长方形的大挎包:内有8层,外面还有几个口袋,能装笔、墨、纸张、砚、报、随身衣物和巾、缸、漱具等。
他们继续在塘边工作。塘边的山间、田野、农家小屋,处处留下他们双双的脚印。早稻熟了,田野一片金黄。这是塘边人民分得土地后的第一个收成,乡亲们喜气洋洋。在开镰前夕,毛泽东向红军战士发出支援夏收的号令。红军从干部到战士,每天清早四点就下田,一直割到晚上七、八点钟。
贺子珍、毛泽东也参加了割稻子的劳动。她是城里人,从来没有干过农活,毛泽东却是作田的好把式,割起稻子来干净利落,连种田的里手也不由得点头称赞。毛泽东看到贺子珍不会割,就笑着走过来,教她怎样握镰,怎样割稻。毛泽东的兴致很高,提议大家进行比赛,看谁割得快。贺子珍初学,明知不是大家的对手,也积极参加了。比赛结果,贺子珍落在大伙后面,可她并不气馁,坚持把分给自己的地垅割完。直到今天,塘边村的老人们忘不了当年毛委员同贺子珍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的情景。他们会指着泉水窝上一口清澈照人的泉水井告诉你:这是毛委员看到这里杂草丛生,泉水浑浊,便带着红军战士挖成这口井,让乡亲们喝到清甜的泉水。挖井的时候,贺子珍参加了劳动。他们还会指点着村后那条石基路,对你说,毛委员住在塘边的时候,看到这里没有道路,每天耕牛回村,常到庄稼地里乱踩,于是建议军民一起动手修了这条路,修路的时候,贺子珍满头大汗地挑过石头……
在塘边村工作的那些日子里,贺子珍和毛泽东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帮助房东老婆婆做家务活。老婆婆的媳妇要下田劳动,带孙子、做饭的事把老婆婆忙得不可开交。毛泽东每天早上起来,总要为老婆婆挑满缸里的水,然后帮她打扫院子。贺子珍便帮助老婆婆抱孙子,或去烧火做饭。他们相处得象一家人。
1927年,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时,湖南各地土豪劣绅纷纷反攻倒算,衡阳也在白色恐怖中。毛泽建在钟家花园、罗家坪、白露坳一带发动群众,组织了几千农民自卫军,向前来奔袭的一连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伏击,反动派仓皇撤回衡阳县城。
接着,衡阳农民成立了衡北游击师,使用大刀、梭镖、鸟铳、土炮,不断打击当地的反动武装挨户团,处决了周风鸣等一批反革命分子。
1927年10月底,毛泽建和陈芬按照中共湘南特委的指示,到衡阳城郊主持召开了县临时党的代表会议,改组和重建中共衡山县委,由陈芬任县委书记兼军委书记,毛泽建任县委妇女运动委员、并兼管县委通讯联络等机要工作。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