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习仲勋纪念网>>深情缅怀>>正文
石杰:论习仲勋同志斗争精神的哲学解读(组图)
来源:澳门法制报
作者:石杰
浏览次数:
2023-09-20 17:39:35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摘要】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精神底色。习仲勋同志历经革命斗争、身临复杂环境、遭受种种磨难,从“年轻有为”到“炉火纯青”的丰富斗争经历,锻造了习仲勋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党性原则,以及坚定理想信念的政治品格、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质特点和精神境界。习仲勋同志的斗争精神,贯穿其一生,因其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体现了最鲜明的政治理论特质,也是他一生伟大斗争实践品质的彰显。从哲学上深入论述和解读习仲勋斗争精神及其理论意蕴和实践特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斗争精神哲学底蕴政治理论之特质实践品质

    引语: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精神底色。1880年,美国记者约翰•斯温顿在采访马克思时问,“人生的最高法则是什么?”马克思沉思后,深沉而严肃地回答:“斗争!”。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战斗的一生时动情地说:“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1】

    中华民族5000年至今历史证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与斗争伴随而来。可以说,对于革命者而言,斗争是一生的责任与追求。1937年毛泽东为陕北公学成立时的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习仲勋同志就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一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尽管坎坎坷坷,但却轰轰烈烈。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在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特别是遭到诬陷后被立案审查长达16年之久,习仲勋同志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执着,促使他始终坚持斗争不息、前行不止,这在众多曾受过迫害的老一代革命家中也是少有的。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曾对国民党人邓宝珊说“共产党的哲学是斗争哲学”。习仲勋同志历经革命斗争、身临复杂环境、遭受种种磨难,而从“年轻有为”到“炉火纯青”的丰富斗争经历,则锻造了习仲勋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党性原则、坚定理想信念的政治品格、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质特点和精神境界。从哲学上深入论述和解读习仲勋斗争精神及其理论意蕴和实践特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仲勋的斗争精神,贯穿其一生,有着其深厚的哲学底蕴

    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实现自身解放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思想体系,是为求得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行动指南,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价值追求内在蕴含着伟大斗争精神。

    斗争,是个哲学概念。习仲勋的斗争精神,并非与生俱来,是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而真正锻造形成的,有着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即要从斗争认知、斗争情感和斗争意志三个方面,来体会和把握它的丰富内涵。

    (1)斗争认知:认知是思想上的觉醒,是影响选择和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从本质上来说,斗争精神的实质就是认识、分析、解决矛盾问题,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树立忠诚信仰、不懈奋斗的斗争精神过程。习仲勋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童年时期就树立了改造社会、复兴中华的理想。少年时期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投身革命,在革命处于低潮、身陷囹圄时,铁窗映丹心,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出生入死、百折不挠,是一位怀抱“最大的牺牲决心”的坚定革命者。他在一份《自传》中也写道:”那时年龄太小,确实不知道共产主义如何解释?总之,这时我的认识是共产党好,反正是要跟随到底。”【2】

    习仲勋一生屡遭党内“左”的路线迫害,两次蒙冤受屈。一次险遭杀害,一次戴着“反党集团头子”的帽子被下放、看管、监护16年。但他仍然无悔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没有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纵观习仲勋同志在其整个革命生涯中,无论职位高低,无论顺境逆境,无论斗争如何艰巨、情况如何复杂,从未放弃理想信念,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始终坚持党的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做到立场坚定,对党、对人民的事业始终无限忠诚,对国家、对人民始终充满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而成为我们党坚持真理的楷模。对斗争的认知,是习仲勋同志忠诚信仰的来源,也是他一生斗争精神的思想基础。

    (2)斗争情感: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持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心理体现,这是斗争精神的重要内容。斗争情感体现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历史担当,意味着既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壮志豪情,又要有脚踏实地的激情奋发。当然,这种情感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科学认知上积极乐观的信心信念。唯有此,才能面对艰辛复杂的斗争,旗帜鲜明,不计个人安危,无怨无悔。

    习仲勋同志认为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追随共产党闹革命,就必须深入人民群众之中,站在群众立场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处处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习仲勋同志经常深入农村、走街串户,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正是他革命人生所铸就出的那种无比高尚的共产党人品格和公仆情怀,使他心里时时刻刻想着群众,真心体谅群众安危与疾苦。

    蒙冤16年,习仲勋为什么能够坦然面对,是因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他心里,人民至上,党至上,为党和人民而奋斗,无上快乐。“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这16个字是他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顺境如此,逆境亦如此。在这样无私的精神世界里,个人荣辱得失毫无位置。无私方能无畏,父亲蒙冤生涯中的无畏,正是源自他的无私。“【3】

    习仲勋同志平反后,初到广东工作,面临着如何认识和处理当时出现的”宝安逃港风潮。他了解到了香港和内地两边生活水平相差如此悬殊,看到了路途上因外逃被押解回来的一队队群众,看到收容所里恶劣的生活条件,习仲勋同志不禁潸然泪下,他痛切地批评道:“当年我们对胡宗南的俘虏都要讲政策,对群众就更要注意执行党的政策和纪律。”习仲勋直率地说:“我们自己生活条件差,问题解决不了,怎么能把他们叫‘偷渡犯’呢?这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不能把他们当敌人!”“要怪就怪我们没有把群众生活搞好,没有制定好的政策来维护他们的利益。”【4】

    (3)斗争意志:意志是指人们在行为实践中,为达到既定目的而采取的自觉行动。斗争精神的本质是一种意志品质,这是开展斗争的目的所在。它既是斗争精神的理性思维,也是斗争精神的底线思维,体现了斗争精神的核心要义。

油画《习仲勋》,作者戴海燕

    习仲勋同志把“16年冤狱”当作“锻炼和考验”自己坚强的意志。在他看来,隔离审查时的相忍为党,以及“他所蒙受的“16年冤狱”,他说“这不是谁连累谁的问题,我们都受到了锻炼和考验,增长了见识,党对你是了解的。”【5】但人们都清楚,由于背负了“莫须有”的罪名,习仲勋的内心所承受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习远平曾撰文回忆父亲写道:“为了保持一个好身体,父亲坚持了长年锻炼,把枯燥的身体锻炼做成了一天最愉快的事情:每天,他先是做一日两次的斗室转圈,先迈步正着转圈,从1数到10000,然后退步倒着转圈,从10000倒数到1;接着,他用肩膀撞墙,用后背撞墙,用拳、用掌击打全身;最后,仰面躺在床上,做仰卧起坐。仰面躺着,是当时监管方要求的睡觉姿势。监管方固执地认为,侧身睡不易观察到自杀行为,坚持要求被监管人仰面睡。为了这个“奇葩”规定,父亲仰睡了多年,上千个日夜,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啊!我想,父亲的身体锻炼中奇特地增加了“仰卧起坐”的情节,肯定是为了对这个“奇葩”规定“以毒攻毒”。【6】

    习仲勋后来也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为了要为党和人民再做工作,就要走,就要退,锻炼毅力,也锻炼身体,我对共产党是有充分信心的,我认为党中央对我总会有个正确结论的。”齐心老人回忆说,“被批斗中,仲勋不畏强暴,不仅自己坚持真理,而且为其他受株连的同志澄清事实。他还写信给毛主席,对“文化大革命”开展以来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7】

    习远平撰文写道:“一家人感到最振奋的是:虽然岁月无情,但父亲依然是一派壮心不已的气概,我们放心了。”“只是,我们心里都有一个疑团:这么多年,没人探望,没人说话,远离亲人,与世隔绝,“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后来,听他慢慢谈起往事,我们才知道,对父亲那些沉重岁月的表述,用“熬过来”这个说法是个天大的谬误。“【8】

    因为习仲勋回忆这段历史岁月时这样说: ”马克思的晚年,不是背诵拉丁文的诗歌,来保持敏锐的思想和记忆吗?没人说话,我就对自己说话!他开始背诵《矛盾论》、背诵《实践论》、背诵“老三篇”,不但磨砺思想,也磨砺语言。慢慢地背诵如流,昼夜不舍,晨昏无辍,本应度日如年的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悄悄流走了。“习远平写到:“身在冤狱,父亲对人民、对党的信念没有过丝毫动摇,他一直准备着为亲爱的人民、敬爱的党继续工作。”“我对父亲蒙冤人生中锲而不舍的身心砥砺有了更深的理解。“【9】沉冤得雪的父亲回到战友们身边时,大家都十分吃惊。邓小平和叶帅当时就愣住了,叶帅说:仲勋同志,你16年备受磨难,身体竟然还这么好?!毫无疑问,父亲在逆境中长年砥砺的敏捷思维和健康体魄,对他后来主政广东,大胆施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10】“英雄一世,坎坷一生”的习仲勋同志,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不屈不挠的奋斗和伟大崇高的人格,书写了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壮丽人生。

    二、习仲勋的斗争精神,体现了最鲜明的政治理论之特质

    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特性,斗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从马克思主义170多年的历史看,是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圭臬。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看,斗争性始终贯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因此,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政治素养和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从接受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之日起,把其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的一部斗争史。

油画《毛泽东与习仲勋》,作者戴海燕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系统的斗争理论,找到了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分别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习仲勋同志的斗争精神,就在这三方面体现了最鲜明的政治理论特质,我们应从哲学层面来认识和解读其内涵。

    首先,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也是革命斗争中最尖锐最激烈的斗争。对其认识是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包括从民众运动到军事运动,从城市武装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最后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具体体现在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方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思想三者密切结合。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两当兵变”中血与火的淬炼,锻炼了习仲勋同志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坚韧稳健的斗争才能;创造性运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建了“硕果仅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开启了党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历史,为党在全国执政作了先期性的实践探索,并由此培育了习仲勋同志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品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主政西北时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培育了习仲勋同志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也培养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经受武装斗争血与火的考验,使习仲勋同志从一个爱国爱民的热血青年,锻造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其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映射着一代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的胸襟、胆魄、勇气、毅力、人格和精神风采。

    其次,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之一。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的,列宁发展了统一战线概念内涵,统一战线概念在中国十分丰富并具中国特色。习仲勋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党内外公认的“统战大师”。作为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之一,习仲勋同志最为可贵的特点,他一生谦和睿智,不仅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也善于团结同志,团结党内外一切坚持真理和正义事业的人们一道奋斗,创造性地开展统战思想工作,为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群众基础,也为初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党中央,确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借鉴。

油画《习仲勋与齐心》,作者戴海燕

    齐心老人撰文回忆到:“凡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横山起义”,就是仲勋在任西北局书记时,在党中央的支持下,直接领导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成果。“【11】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与影响,滋养了习仲勋同志开朗豪放、宽厚包容的性格和坚毅刚强的意志。他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面对西北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反动势力猖獗、叛乱事件迭起的严峻现实,他从西北地区的实际出发,把党的统战思想运用到西北特殊的统战实践中。

    习仲勋同志认为”有“小异”又有“大同”,这就是统一战线。遇到重要问题要争,不能马虎;小的问题不要争,要马虎,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12】他强调“一切工作都要在民族团结基础上采取“稳进慎重”的方针进行。“争取各民族上层人士,争取宗教方面人士,然后去发动,不可颠倒过来。”他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关于统战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的策略和方法,团结了一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维护了西北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习仲勋对统战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西北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3】青海解放初期昂拉地区发生叛乱,习仲勋正确运用党的民族政策,经过反复细致的工作,成功争取藏族部落头人项谦投诚,平息了叛乱。事后,毛主席对仲勋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毛主席称赞习仲勋政治思想修养和工作水平是“炉火纯青”。

    第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进行的系列自我完善建设。从党的建立之初,党内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停止了,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党的历史就是党内正确思想、路线与错误思想、路线的斗争史。

    习仲勋是在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总结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他的党的建设思想理论体系,包括以理论学习、整风运动为载体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以民主集中制为依托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以培养年轻干部为切入点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以务实的态度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习仲勋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以舆论宣传为宣传工作之要,以党的领导为宣传工作之本,以群众路线为宣传工作之魂,以实事求是为宣传工作之基,以改革创新为宣传工作之道的富有特色的宣传思想,并创办了《红色西北》和《关中报》等党报,在实践中形成了“报纸是指导工作和学习的工具”“新闻工作就是群众工作”等新闻宣传思想,提出了“真、短、快、活、强”的新闻宣传工作五字箴言。【14】

    习仲勋同志一生做人的原则是实事求是,这也是贯穿他革命生涯的一根红线。【15】他提出“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的观点,体现了他勇于独立思考、敢于冲破任何僵化教条的创造精神,折射出的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追求。【16】他倡导一切决策都要事先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置身于群众之中,通过考察、开调查会、入户访谈、蹲点调查、典型研究等方式方法,领导干部要抓住典型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以指导全面工作等,不仅及时、直接地指导解决了拟议中的具体问题,而且对指导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全局工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调查研究目标不论是战争动员、生产发展,还是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都彰显着务实、创新和为民的特点。【17】

油画《患难与共》,作者戴海燕

    习仲勋是“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他的群众观形成,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来源于早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历练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曲折实践,汲取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的群众观,丰富于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18】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端坐”在百姓一方的群众立场;不做“官老爷”,始终坚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群众观点;设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当亲人的群众情怀;求真务实,坚持灵活运用党的政策的群众工作方法。【19】

    习仲勋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许多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包括:以崇尚艰苦朴素,树立廉洁政风为出发点;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整风运动为手段;以发动群众,开展反贪污、反浪费斗争为途径;以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注重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发扬民主,加强监督,完善司法为保障。【20】

    三、习仲勋的斗争精神,是其一生伟大斗争实践品质的彰显

    伟大斗争是一种实际行动。斗争精神不仅体现着最鲜明的政治理论特质,更是直面矛盾、勇于担当、敢于和善于斗争的实践品质。习仲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锤炼出了鲜明的革命风格,即尊重实践,务实求真;尊重群众,热爱人民;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观豁达,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其崇高品格和风范是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反映,其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21】

    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习仲勋同志:“他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从未放弃过理想信念,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对党、对人民的事业始终充满信心,并用毕生的奋斗探索与伟大斗争精神,诠释了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真谛和内涵,彰显了他一生坚韧稳健伟大斗争实践的品质垂范,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齐心老人曾撰文说:“仲勋生前曾豪迈地说:“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这正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成为我与仲勋相伴一生的人生感悟。“【22】

    首先,实践出于认知,斗争带有崇高卓越而又鲜明的目标性,需要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正确的斗争方向。习仲勋的斗争精神,贯穿其一生。自他少年时代起,就接受革命思想,树立起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勇敢地投入到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不满13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春,他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时,遭到国民党当局关押,虽身陷囹圄,依然不改初衷,在狱中转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始终是党和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者,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屡建奇功,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油画(习仲勋与刘志丹),作者戴海燕

    毛泽东同志曾亲笔为习仲勋同志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土地改革在平分土地的过程中一度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左”的偏向,面对风靡一时的康生在晋绥搞土改的“经验”,习仲勋同志明确提出异议和批评。在党的会议上,他反复申说自己对老区土改的看法,一个月内三次上书毛泽东同志,直言反“左”。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习仲勋同志这些实事求是的意见,两次批示“我完全同意仲勋同志所提各项意见”。在“左”的偏差颇有来头之时,敢于倡言反对,是需要大智大勇,需要负责、担当和奉献精神的,这也突出地展现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大志向、大胸怀、大境界!【23】

    其次,唯有在实践当中敢于和善于斗争,才能凸显斗争精神的伟大意义和重要价值。这就需要树立斗争自觉、发扬斗争精神、时刻保持斗争状态。习仲勋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历经革命斗争、身临复杂环境、遭受种种磨难,却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习远平撰文回忆父亲说:“我这个人呀,一辈子没整过人。”在广东工作期间,父亲坚决贯彻中央要求,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使“文革”和历次政治运动造成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特别是广东彭湃冤案、庄辛辛冤案、李一哲冤案等的平反昭雪,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事实证明,习仲勋这样做,为广东塑造了改革开放的良好形象,营造了经济社会发展有利环境。【24】

    我们看到,风云激荡的年代,习仲勋同志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奠基人和“先行一步”的引领者,他在历史的剧烈变革中,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革命经验,凛然无畏,勇于担当,大胆创新,带领广大群众冲破思想禁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创办经济特区,为改革开放奋勇“杀出一条血路”,牵引和推动了我们国家四十多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大潮。

油画《习仲勋与劳苦大众》,作者戴海燕

    事实上,习仲勋同志在76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职位高低,无论顺境逆境,无论斗争如何艰巨、情况如何复杂,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他都坚持真理、毫不动摇,始终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他这种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的思维状态、思想品质、精神面貌,是他在一生的斗争实践中,不断经历风吹雨打、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这也体现出中国思想文化自强不息的人文追求,对习仲勋同志的熏陶和强烈影响,也展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与生俱来的重要品质。

    其三,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是毛主席阐述斗争策略的精髓要义。他认为:不斗争就不能进步,不斗争就不能坚持真理,避免错误,不斗争就不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避免历史唯心主义。同时,斗争也是具有灵活性的斗争,从哲学上来看,斗争既包括使用暴力手段的剧烈斗争,也包括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所开展的温和斗争。在进行伟大斗争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矛盾与问题时,必须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斗争精神意味着面对困难、风险和挑战,不但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从而做到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斗争传统,也是斗争精神的题中之义。

    习仲勋在党内生活非正常期间,历经了冤屈、坎坷、磨难,却从来无怨无悔、顾全大局,一生都在“雪中送炭”:该谦让的,他谦让了;该忍耐的,他忍耐了;该承担的,他承担了;该挺身而出时,他都挺身而出了。在绥德,习仲勋领导大生产运动,巩固和发展“三三制”政权。在整风审干和“抢救”运动中,坚决抵制和纠正“左”的偏向,保护了大批干部和群众。【25】进行“斗争”并不是挑起群众斗群众,在群众中制造矛盾和纷争,恰恰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开展的,因而是有立场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党的力量在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习仲勋曾受毛泽东之命,亲赴新疆,妥善地解决了发生在那里的一场民族纠纷事件,稳定了新疆政治形势,使各民族重归于好,和睦如初。在青海,习仲勋曾针对项谦做了许多争取工作,终于使项谦放弃对人民政府的敌对态度,与人民政府合作。正是他因为扎根群众、不负人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才形成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筑起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正是由于同群众的鱼水情深,习仲勋同志深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26】习仲勋主政西北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和魄力,使毛泽东和党中央更加赏识他,并使他一步步走出关中大地,担负起全面领导西北地区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的历史重任,直至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结语:

    斗争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具有重要政治内涵的理论和实践主题,它既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中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具有普遍规律性。马克思斗争精神,是揭示斗争规律、指引斗争前路的精神旗帜。习仲勋同志的斗争精神,是对斗争经验的高度凝括和深度总结,蕴含着对斗争规律、斗争实质和斗争方法的系统认知,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习仲勋同志是一位坚持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从群众斗争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群众领袖。他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

油画《大会师》,作者戴海燕

    习仲勋同志一生报国为民、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为民排忧、不畏艰险、持守初心的政治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实现自身解放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思想体系,斗争性是其固有的理论特性。它体现于马克思主义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中,关乎到“为了谁”和“依靠谁”的基本问题,也涉及到“怎样斗争”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斗争活动的性质、内容和方式。习仲勋同志用毕生的奋斗进行的伟大斗争精神,是他坚守以党和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在同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和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深刻地体现了习仲勋同志讲党性、坚持原则、勇于斗争的理论立场和理论品格,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斗争的本源问题,也是他获得党内好口碑和人民支持与拥护的缘由所在。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一个书法家的“前辈”情怀(组图)
·下一篇:习仲勋: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回忆刘志丹同志(组图)
·习仲勋同志的家风: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
·习仲勋与爷台山反击战
·一项战略性大事——习仲勋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习仲勋在1978
·《习仲勋年谱(1913—2002)》出版发行
·李新市:习仲勋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几段往事(组图)
·习仲勋同志二三事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同志的群众观及其早期实践活动
·毛泽东三救、五赞习仲勋(组图)
·习仲勋: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吴国庆:红色档案进校园(组图)
特稿:红色档案进校园(组图)
中红网-田晓燕:延川县委领导到《毛岸英》剧
周宗胜:福建省连城县:重视“红色文化”资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重视“红色文化”资源
吴子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吉安西区纪念馆(
特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吉安西区纪念馆(组
特稿:伟人颂:永记不忘毛主席题词“好好学
尹宪成、生洪芝:伟人颂:永记不忘毛主席题
特稿:伟人颂:永记不忘毛主席题词“好好学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