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施知识分子政策的意义
习仲勋领导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对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生活上关心,并在工作和斗争中注意培养,团结吸收了大批知识分子,使边区党政干部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对根据地的工业、科学、医疗、财经、文教等各项事业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把习仲勋的知识分子政策与张国焘在川陕根据地推行的“知识分子犯错误罪加三分,工农分子犯错误罪减三分”这种荒谬的知识分子政策进行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16)
九、对白军俘虏政策
1、对白军俘虏政策的制定
习仲勋领导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从革命大局出发,对白军俘虏采取了教育、争取、改造使用、不随便杀掉的策略。(17)
2、对白军俘虏政策的实施及意义
习仲勋制定的白军俘虏政策,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大大消除了白军俘虏的顾虑。对白军俘虏,除为群众所痛恶、非杀不可的以外,其他的一律以诚恳和气的态度对待之,对其着重施以政治教育,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争取改造使用他们,红二十六军的排长、连长很多都是从白军中来的。并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顾,当初在土地改革中,就给白军士兵分配了土地,暂留作公用。这样,就从思想上瓦解了敌军,削弱了敌军的战斗力,感召敌军官兵投奔我军,壮大了边区的革命力量。
十、文化教育政策
陕甘边根据地由于长期贫困和落后, 农民基本是文盲。这种状况, 在农民向陕甘边根据地的党和红军通报敌情时有着直观的、颇具趣味的反映。处在白色包围中的陕甘边根据地, 遍布各地的农民成为特别重要的了解敌情的来源。“农民中识字的人极少, 能够写一封明白信的人更缺。即使能写信的, 大体上都是错别字, 有的信我们实在难以看懂, 要花很大的功夫分析辨认, 拼音看形, 才能知道信的内容”;“有的人不会写字, 干脆用一片破纸插着一根鸡毛, 经多人之手一直传到南梁,我们的驻地;还有的用一张破纸包上一块煤炭, 插上鸡毛, 也传到我们这里, 我们看后, 只知道是不好的消息, 知道是敌人来了”。(18)
1、文化教育政策制定
为了发展陕甘边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主要措施是兴办列宁小学推动农村青少年教育。(19)
2、文化教育政策的实施
为了提高边区政府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习仲勋一有空就教他们识字,学文化,帮助他们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他每次召集开会,总要与会人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他还十分关心群众教育工作,他与文化委员长蔡子伟亲自深入农户,发动群众办学。经过积极努力,首先在荔园堡的转咀子办起了陕甘边区第一所学校——列宁小学,派贺建德和张景文同志担任了教师。当时校舍简陋,习仲勋发动师生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没有校舍,自己建;没有教材,自己编。以后,又在太白、荔园堡川口等地陆续办起了几所列宁小学。同时还在一些村庄办起了群众扫盲识字班。为了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团结教育人民,陕甘边苏维埃政府还创办了公开刊物《红色西北》,报刊上发表的多是红军的战报及党和政府的决议,反应红军战报和经济建设情况,中共陕甘边特委也创办了党内刊物《布尔什维克的生活》,作为特委的机关报。
3、实施文化教育政策的的意义
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实施的文化教育政策,有效的促进了边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初步改变了边区文化教育落后的面貌,提高了根据地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使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培养革命干部的重要基地,边区民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陕甘边苏区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习仲勋为建设巩固的陕甘边根据地、迎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驻陕甘,呕心沥血,制定和实施了简洁明了、操作性强、便于落到实处的“十大政策”,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创造出了非凡的革命业绩,巩固了边区政权,发展了根据地,有力的促进了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和很大进步,大大鼓舞了边区人民的革命斗志,从根本上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根据地,为西北乃至全国革命形势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注释:
(1)《习仲勋1945年7月11日在西北党的历史座谈会上谈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409页。
(2)《王生金1959年4月谈南梁一带的群众工作、土地改革、经济文化建设》,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426页。
(3) 《习仲勋1945年7月11日在西北党的历史座谈会上谈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409页。
(4)《蔡子伟1985年5月8日谈苏票发行与集市贸易》,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486页。
(5)《习仲勋1945年7月11日在西北党的历史座谈会上谈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410页。
(6)《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中央文史出版社,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55页。
(7)《习仲勋1945年7月11日在西北党的历史座谈会上谈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409页。
(8)李振海《国民党永乐镇民团起义过程》,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428页。
(9)郭廷藩《争取国民党地方民团的回忆》,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421页。
(10)《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中央文史出版社,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64页。
(11)《习仲勋1945年7月11日在西北党的历史座谈会上谈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410页。
(12)《陇东党的统战工作》,中共庆阳地委党史研究室编,1995年1月出版,第8页。
(13)《习仲勋1945年7月11日在西北党的历史座谈会上谈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410页。
(14)《习仲勋1945年7月11日在西北党的历史座谈会上谈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411页。
(15)《习仲勋1945年7月11日在西北党的历史座谈会上谈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411页。
(16)徐向前:《徐向前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8月第4版,第218页。
(17)《习仲勋1945年7月11日在西北党的历史座谈会上谈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411页。
(18)张策《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回忆》,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下),第917页
(19)《习仲勋1945年7月11日在西北党的历史座谈会上谈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4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