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习仲勋是我党一位高级领导干部,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习仲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冲破"左"倾思想的重重阻力,为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
1935年春,陕北、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合并成立西北革命根据地,习仲勋任中共西北工委领导成员,并继续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在村子的墙壁和大树上,毛泽东看见张贴时日已久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布告》,上面署名“主席习仲勋”。后来在瓦窑堡,毛泽东第一次见到时年22岁的习仲勋,毛泽东颇感惊讶:“这么年轻。”
1936年1月,习仲勋任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同年6月参加西征。8月,习仲勋受中共中央委派再赴关中,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长达6年时间。1943年1月,毛泽东亲笔为他书写“党的利益在第一位”题词,予以表彰。同年2月,习仲勋调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他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培养典型,总结经验,领导大生产运动,增强了当地的经济实力,为巩固和发展“三三制”政权做出了很大成绩。在整风审干和“抢救运动”中,习仲勋抵制和纠正“左”的偏向,保护了干部和群众。1945年6月,习仲勋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受党中央、毛主席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人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西北地区幅员辽阔,但是政治复杂,经济落后。习仲勋提出,一切工作都要在民族团结基础上采取“稳进慎重”方针进行。“争取各民族上层人士,争取宗教方面人士,然后去发动,不可颠倒过去。”这是习仲勋当时解决民族矛盾的方式。争取青海省昂拉部落第十二代千户项谦归顺中央政府,便是习仲勋在西北地区解决众多民族问题中一个重要贡献。
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毛泽东汇报了这一事情的前前后后。毛泽东十分赞赏,称赞道:“诸葛亮有个七擒七放,我们还多,我们来个十擒十放。”后来,毛泽东见到了习仲勋,开玩笑地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1951年秋,毛泽东准备让习仲勋担任中宣部部长,他在同胡乔木、林默涵两位同志谈话时说:“告诉你们一个消息,马上给你们派一位新部长来。习仲勋同志到你们宣传部来当部长。他是一个政治家,这个人能实事求是,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1952年初,毛泽东在与薄一波谈话时问道:“你讲讲,习仲勋这个同志怎么样?”薄一波的回答是:“年轻有为。”在延安时,他就听到过毛泽东以此语赞誉过习仲勋。毛泽东说:“如今已经‘炉火纯青’。”
担任中宣部部长前,习仲勋曾真心实意地向毛泽东反映,按照他的经历和水平,难以担当起领导全国宣传文教的重任。毛泽东打了个比方:“蛇,看起来十分可怕,但印度人耍蛇,得心应手,关键在于真正谦虚地摸到事物的客观规律,任何工作都可以做好。”
1952年9月,习仲勋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他主持制定“整顿提高、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16字方针,指导了建国初期的文教工作。
1959年4月,他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习仲勋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以及重要的国务活动和外交活动。习仲勋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条例,为规范国家机关活动做了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