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有人提出:《刘志丹》小说是习仲勋主持写的,是为叛徒高岗翻案,并且宣扬习仲勋自己。康生给毛主席写了一个条子:“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毛主席念了这个条子,习仲勋被立案审查。1963年送中央党校监禁;1965年11月下放洛阳矿山机器厂任副厂长,1967年1月4日被西北大学红卫兵揪到西安批斗。身陷囹圄16年。
1978年4月,习仲勋复出,主政广东。他在广东时间虽然不长,却正处在历史大转折时期。他带领全省人民,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基本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他试办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海外统战工作成果显著,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做出了自己具有开创性的贡献。1983年后,由于他的改革主张与邓小平不太一致,逐步离开权力中心,被边缘化,壮志未酬,过早闲赋。
尽管历史对他曾是那样的不公平,使他遭遇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使他的身心和人格尊严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与玷污,但他对党、对毛主席始终没有任何怨言,对党中央、对党的事业坚信不疑。这正是他的不平凡之处。
四.习仲勋的赤子情怀
习仲勋对党和人民坦诚忠厚、谦虚谨慎。1935年10月蒙冤之后,陕北根据地少数老同志中曾有一种议论:“陕北救了中央。”习仲勋严正指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中央救了陕北。”他顾大局,讲团结,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43年1月14日,在西北局高干会议闭幕会上,西北局隆重奖励习仲勋等22名领导生产有卓越功绩的干部,毛泽东对习仲勋的题词是:“党的利益在第一位。”1959年4月,中央提名习仲勋任国务院副总理,他给中央写信再三推辞。他对自己的革命业绩视如过眼烟云,从不居功,从不张扬。
习仲勋廉洁自律、不搞特殊。1978年4月他到广东任省委书记时,特别不适应酷暑,到了夏天,热得大汗淋漓。那时省委只有常委会议室有空调器,他的办公室及住处只有风扇,酷热难熬。澳门知名爱国人士、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先生见此情景,就好心主动给广东省委送了3台空调器,指名分给习书记一台。他坚决不同意接受,让装到省委会议室大家享受。他就是这样廉洁自律,不搞特殊化,与广大干部同甘共苦。
广东省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结为友好省州。应新州政府总理的邀请,习仲勋率广东省友好代表团于1979年11月出访,返回时途经香港参观访问。按当时政策规定,每人可免税带一大件家用电器如彩电、电冰箱等,因为价格比内地便宜很多,那时出国人员都竞相采购。但是习仲勋在香港定了一条纪律,明确要求大家回去时带头不买不带任何大件家用电器,同志们都很自觉遵守,以致从香港乘火车到广州车站下车时,迎接代表团归来的同志及铁路工作人员发现我们13个人竟然没有一件大件家电时,都很惊奇了,影响很好,一时传为佳话。以后他几次出国,仍是带头什么也不买,不仅大件不买,小件也不买。他坚决反对崇洋媚外,说国人一定要自尊、自重、自爱,要长志气;产品现时没有的,或者质量不如人家的好,承认自己落后,努力自强不息,奋斗10年20年就赶上去了。
他当“官”几十年,从不谋私,不讲私人情面,不给任何人、任何地方批钱批物。一次,他的家乡“父母官”进南京找他要物资。那时物资很紧张,地方也穷,他坚持原则没有答应,并讲了为什么不能批的理由,地方官表示谅解,还说在领导面前上了一堂党课。
他对夫人齐心同志一贯要求很严。齐心本人也很自觉、自爱,不因是首长夫人而自恃高贵,她不参与政务,却很支持习书记工作。与平民百姓一样,在生活上从不表现特殊,在工作上也不甘于落后。齐心在中央党校工作时,离家很远,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来去都乘公共汽车。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党校奶婴儿期间,为了避开下班乘车高峰,连续几年让保姆抱小孩提前坐公共汽车回家,待她下班回到家里时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
五.习仲勋的俭朴生活
习仲勋很注意节约,绝不铺张浪费。他的生活十分简朴,穿衣吃饭概不讲究。有几套毛料中山装只在会见外宾和参加重大政治活动时穿,平时就穿布衣布鞋。内衣、裤子破了,补了穿,舍不得轻易扔掉。平常吃饭主要是面食素菜,鱼虾很少上桌。饭菜只求可口,不太注意营养搭配,完全按北方人的生活习惯,招待来客也一样。他的住宅已经很破旧了,硬是不让粉刷维修,家具、沙发、地毯陈旧了,也不让更新。全家平均月开支,是上世纪50年代中央领导人当中消费水平偏低的。对孩子们花钱抠得也比较紧,有时甚至有点过于苛刻,他们小小年纪就懂得自觉约束自己,成了良好的节俭习惯。
习仲勋艰苦朴素、守已苛约,但同志却相当宽厚,同志有病住医院,无论是同级或下级,他工作再忙也要抽空去探视慰问,处处体现党的关怀和温暖,大家心里感到热乎乎的。他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跟他谈,毫不拘束。过去的战友、同事,基层的干部群众,凡是到了北京或者广东,他都挤时间热情接见他们;有经济困难的,特别是来自革命老区、对革命有过贡献的群众,还帮他们买票送上火车,并给以必要的补助。他把这看作是密切联系群众、了解下情的极好机会。
在广东任职3年期间,习仲勋无论上班、开会、下乡,即就是参加外事活动,一直坐的是一辆小面包车,机关给他配备豪华进口小轿车,他坚决不要。
习仲勋很注意言传身教。他对自己、对亲属、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很严。正是由于严格的家教和环境的熏陶,才使他们都能经受住考验和磨难,造就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之材。
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对习仲勋同志宣传得不多,研究得不透,学习得不够。越过世纪的大墙,随着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工作的不断延伸,秘密资料大量公开,历史事实真相大白,诸多观点百家争鸣,回顾我们党的历史,特别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大家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了习仲勋同志的伟大、光荣和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