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系统阐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并将其概括为十二条,形成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一重要文献,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纷纷展开学习,从这篇跨越时空的文章中找寻经验启迪,一篇诞生于数十年前的文章,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不只这篇文献,《毛选》中很多篇目都充满了智慧和哲思,常读常新。回顾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早期版本的诞生过程,有助于了解党的历史、感悟经典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选》,为今天绝大多数人所熟悉。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前,伴随着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逐步确立、影响日益加深,各种版本的《毛选》就已经应运而生了。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毛选》有20多种版本,其中传播比较广泛的有:1944年晋察冀日报版、1945年苏中版、1948年东北书店版、1948年晋冀鲁豫中央局版等。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指出:“理论这件事是很重要的,中国革命有了许多年,但理论活动仍很落后,这是大缺憾。要知道如不提高革命理论,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对翻译出版马列著作、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极为重视。1941年至1943年间,在毛泽东亲自主持下,中央书记处编辑出版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大型文献集,不仅有力推动了整风运动的开展与深入,也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六大以来》和《两条路线》,收录了很多毛泽东的著作,为早期各版本《毛选》的编辑出版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1944年1月10日,中央书记处指示晋察冀分局,要“建设正确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以达到统一党的思想,增强干部党性,巩固党的纪律”。为贯彻这一指示,晋察冀分局决定出版一部《毛选》。这部《毛选》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编印出版的。当时,晋察冀军民刚刚经历了日军1943年秋季发动的一次野蛮残酷的大扫荡,物资极为困难。印刷用的白纸很难买到,晋察冀日报社就自行造纸印报,省出白纸印《毛选》;油墨短缺,工作人员就用猪油、锅底灰、柴草烟灰一起熬制简易油墨;有时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占区购买原料。为了不出差错,保证印刷质量,从排字、打纸型,到垫铅板、印刷,再到装订,各个环节都付出了极大努力。1944年7月,第一部《毛选》终于在太行山麓的河北阜平县坡山村问世,翻开了毛泽东著作出版史上新的一页,也开启了用系统读本学习传播毛泽东思想的先河。
1944年晋察冀日报版《毛泽东选集》封面
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为适应党的七大后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需要,各根据地和解放区陆续展开了《毛选》编辑出版工作。中共苏中区党委决定由俞铭璜(时任苏中区党委宣传部部长)主持,苏中出版社发行,编辑出版一部《毛选》。原计划出版4卷,因时局变化及出版社机构调整等原因,仅出版了第1卷。该版《毛选》首开以时间排序的编辑体例,在卷首以周恩来、朱德等18人对毛泽东思想长达2万余字的有关论述《论毛泽东思想》为代序,旨在引导人们学习了解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贯彻了党的七大精神,也反映出毛泽东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1945年苏中版《毛泽东选集》封面
1947年秋,东北战局稳定后,中共中央东北局开始酝酿出版《毛选》,将此项工作交由宣传部部长凯丰负责,哈尔滨东北书店出版。与以往各版本《毛选》不同,该版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毛泽东本人对选集的篇目也提出了具体意见。可以说这是中央特别是毛泽东加强对《毛选》编辑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该版收录了毛泽东1927年3月至1947年12月间的50篇论著,1948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是新中国成立前印刷数量最多、装帧最精美的版本,曾多次被当成礼品赠予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特别是1948年以后,党实际控制的区域快速扩大,该版《毛选》被随军带到了长春、沈阳、天津、北平等更加广阔的区域,为更多民众所接触。
1948年东北书店版《毛泽东选集》封面
为了响应党的七大有关精神,1948年晋冀鲁豫中央局也出版了一部《毛选》,由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磐石主持,华北新华书店出版发行。该版《毛选》收录了毛泽东1927年3月至1945年8月公开发表的著作61篇(其中正文44篇,附录17篇),约95万字。全书按历史时期分为“大革命时期”“内战时期”“抗战以来”3个部分,并按时间顺序编排。因该版编入的文章中有相当一部分选自《六大以来》《两条路线》等党内文献,不宜公开发表,因此晋冀鲁豫中央局决定只印2000册,作为党内文件仅发给干部使用。该版《毛选》历经三校,错字率极低,也是新中国成立前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编排最合理的一部《毛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