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拍摄了日伪时期珍贵史料的胶片,由于历史原因沉睡了60年后,最近在东北烈士纪念馆被“转换”成文本资料。研究人员说,这些资料经过系统研究整理后,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东北三省的抗战历史。
地处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性博物馆之一。这座西欧古典主义建筑,是日伪时期伪满警察厅旧址,许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曾在此被关押和刑讯,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就曾在这里受到敌人的酷刑摧残。哈尔滨解放后,人民政府决定将这个伪警察厅旧址改建为东北烈士纪念馆,1948年正式开馆。
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加量介绍,1948年开馆后,馆方为丰富展出内容,派出专人到东北三省的档案馆、图书馆等单位,用相机拍摄了一批有关东北三省抗战历史,以及反映伪满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历史资料,既有中文,也有日文,共计983个黑白胶卷。由于种种原因,这批胶卷没有得到整理,搁置了60年。
为使这些珍贵资料得以还原,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历史、了解抗战中我党地下工作者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为了进一步充实馆藏资料,最近,东北烈士纪念馆决定对这些胶卷进行基础性的研究整理工作。
负责这项工作的东北烈士纪念馆研究部副主任姜雅君说,这项工作的难度远比当初设想的要大。所有胶卷经过冲洗、放大、扫描,再打印出来,有近3万页,要逐页整理,工作量巨大。更复杂的是,这批胶卷经历了60年的岁月,有些已经非常模糊,即便再精心地处理也很难辨认。而且所有中文资料都是繁体字,没有标点符号,一旦出现断句错误,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记者在已整理出的第2703号“文件”上看到如下内容:“虽然最近的环境是非常困难但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工作上仍然有不少的进步。”姜雅君说,虽然还不掌握这一资料的记录者,但可以看出,当时我党的地下工作非常艰难。
刘加量馆长表示,所有文件资料的来源、所反映的内容还需要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判断。至于日文资料部分,将在所有3万页文本资料分类整理后,再邀请有关专家集中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