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全局视角看,为中国革命中心向北方转移提供了重要契机。自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以来,中国革命的中心一直都在南方。国共两党成立伊始,都将中国南方视为革命沃土和活动中心。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寇侵占东北,进犯华北,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革命运动在中国北方日益高涨。同时,经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北方军阀和反动统治力量大为削弱。此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开始逐渐由南向北转移。中央红军长征前,随着南方各路红军反“围剿”战争失利,各根据地相继陷落,以及长征途中在湘西、川黔边、川滇黔边等南方地区建立根据地的努力和计划落空,党和红军迫切需要向北寻找新的更可靠、更有力的依托和根据地。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制定的战略方针是“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国的胜利”;后进一步指出,要“迅速的形成在中国西北部以及全中国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心”。红军在哈达铺明确提出到陕北去,为中国革命中心北移、构建新的战略布局指明了方向。长征胜利会师后,吴起镇会议不仅“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结束”,更明确指出,“现在全国革命总指挥部到这里”,要“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陕甘支队与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在陕北会师后,“为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大局面、赤化全中国打下坚固的基础”,“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此后,毛泽东又部署和指挥了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山城堡战役等,使国民党围歼红军的企图彻底破产,中国革命在西北有了长期稳固的大本营。同时,党中央和红军长征落脚陕北,使张国焘分裂主义不攻自破,为红军休养生息,整合革命力量,实现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有人说,陕北这地方不好,地瘠民贫。但是我说,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个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历史表明,坚持北上抗日方针,是红军长征的大战略,是中国革命的大战略,而哈达铺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哈达铺的重要抉择,促使我们党把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成功地转移到了陕北,从而得以立足西北,谋划新的战略布局。正是由于在哈达铺找到了落脚点,中国革命度过了最低谷,实现了重大历史转折,为中国革命开启以陕北为中心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科研管理处二级调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