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史海秘闻>>正文
勇闯新路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关正标 汪勇
浏览次数:
2025-01-03 09:50:18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1978年冬,小岗村率先实行“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成为“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中国的农村改革由此拉开序幕。“包干到户”之所以能够首先诞生于小岗村,既有党和政府工作重心转向的政策安排,又源于小岗村有着一群勤劳质朴,敢闯敢干的“大包干”带头人。

    穷“灰”掉的小岗村

    1978年前后,安徽凤阳县委办公室电话电报如雪片般飞来,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处理来自江浙沪的同一要求——立即派人把凤阳外流人员接回去。号称“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凤阳,“穷”得出了名,外流人口遍及大半个中国。在凤阳县,小岗村更是最贫穷的偏远村落之一,用时任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的话说,已经穷“灰”掉了。

    为了拔掉穷根,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生产方式,开展生产自救。1954年,在凤阳县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凤阳城西乡党支部创造了“包工制”,即党支部6名委员实行包社、包队、包组责任制,在分配上采用“土四劳六”的比例进行秋收分配,积极推广小麦优良品种,获得了大丰收。毛泽东肯定这个支部的工作路线正确,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这个“包工制”和1978年的大包干都采用了“包”的方法,区别只在于“包”的形式和程度不同。可以说,“包工制”是大包干产生的种子。

    1977年6月,万里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经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万里在滁县地区主持召开安徽省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座谈会,并于11月印发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即“省委六条”,采用了滁县地委提出的实行不联系产量“一组四定”生产责任制建议,强调要“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正当的家庭副业”。

    1978年,安徽大旱,凤阳县是重灾区。为了救灾济民,安徽省委于9月出台规定: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可以借给社员耕种,谁种谁收,国家不分配征购任务;从集体地中每人借一分地种菜度荒。安徽省委这一决定在凤阳农村的推行,对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

    1978年10月,到了“算盘响、换队长”的时候,梨园公社党委任命严俊昌为生产队队长,严宏昌为副队长,严立学为队会计。为了顺利搞好来年的农业生产,小岗生产队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全队开展大走访活动。

    当时,小岗有20户115口人。在这20户村民中,除了2户单身汉常年外出讨生活外,剩下的18户都是家庭人口较多的村民,各户户主有老有少,不是近邻就是近亲,关系密切。在集体劳动时、在乞讨过程中稍有闲暇,他们就会聚在一起话家常、谈过往,对于如何才能干好农业生产吃饱肚子,大家基本上能够达成一致意见。

    此时,小岗的三位队干部主动承担起领导责任,发动广大社员群策群力,一起想办法打开眼前这个困难的局面。在深入了解社员主要想法后,三位队干部带着社员们的意见开了个碰头会。会上,大家将征得的社员意见相互通报后,也都表明了自己对分田单干的看法。严宏昌对严俊昌说:“你家人口多,这个头我来牵,我们再开个社员会,大家若是同意,就分到户。”

    三位队干部很快就统一了思想,并决定于12月初的一个晚上秘密召集全队各户当家人到严立华家开会,然后就分头通知各户户主。就在这个会议上,小岗生产队的18个当家人,做出了“分田到户”的历史性决议。小岗村包干到户诞生了。为明确责任共担风险,这18位农民在一纸契约上立下了军令状并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形成如下规定: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鉴(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这一纸契约催生了我国农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状态,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包干到户后,小岗人将下地干活当成一种无比幸福的事情。小岗人不再集体出工的反常表现被公社书记张明楼发现并上报县委。1979年4月10日,陈庭元到梨园公社调研时,张明楼把小岗的情况作了详细汇报。陈庭元听完后,亲自来到小岗生产队调研,并将小岗生产队的具体情况带回县委研究。4月15日,陈庭元再次来到梨园公社,将县委意见交代给张明楼,“他们已经穷‘灰’掉了,还能搞什么资本主义,最多莫过于多收点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就这样,凤阳县委采用“不制止、不宣传、不推广”的方法,将小岗村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暂时保护了下来。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座首洞南山战斗:志愿军攻取坚固阵地的范例
·下一篇:无
·小岗村和南街村的差距,证明了毛主席是对的!
·小岗村18户村民:“大包干”带头人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抉择与起点——小岗村改革速写
·盛成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抉择与起点——小岗村改革速写
·特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抉择与起点——小岗村改革速写
·临风念沈公——赞安徽小岗村支书沈浩
·小岗村秋晨
·安徽:小岗村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做足“四地”文章,创建4A景区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欲申报4A风景区(图) 再现当年小岗农家生活场景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勇闯新路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第一届广东党史文献征集展示活动”成果发
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办公室)举办
长沙市芙蓉区民兵工作“三落实”陈列室暨民
胡遵远:皖西北苏区蓬勃发展的宣传文化事业
特稿:皖西北苏区蓬勃发展的宣传文化事业(
胡遵远:鲜为人知的“文字暴动”(图)
特稿:鲜为人知的“文字暴动”(图)
王忠林李殿勋在红安调研 弘扬优良传统 赓续
余运军:淮河岸边的女英雄(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