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万里看了凤阳县委《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的调查》后,于1月24日亲自来到小岗村实地考察。从生产队最西头的严立富家开始,一直走访到村东头的严国品家,万里挨家挨户地查看农民的粮食生产成果。当他看到各家各户满仓的粮食和质朴的笑脸时,万里作出“我支持你们”的表态。万里在小岗不仅肯定了小岗人干得好,还给陪同的凤阳县领导交代,想学小岗的就让他们学,不要学唐僧给群众念紧箍咒。万里的态度,有力地保护了包干到户在小岗乃至在凤阳的顺利实行。
万里调到北京工作后,多次向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汇报安徽农村包产到户的情况,谈论改革给安徽农村带来的喜人变化。邓小平多次指出“现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放”,并出面为包产到户发声:“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提出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从此,“大包干”终于有了社会主义的“户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