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
千里要饭到陕北洪水成为“两国将军”
参加红军长征的外国人中,还有来自越南的李班和洪水。李班随中央红军长征,在途中掉队被俘,脱险后回国。新中国成立后,李班长期担任越南的外贸部长,以老战友的身份经常来华,去世后许多中国领导人还常怀念他。洪水更是唯一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建军到抗日战争胜利全过程的外国人,他在长征中的事迹更是感人。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洪水,在越南原名武元博。为了把祖国从法国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他到中国学习军事知识,随后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广州起义,后来到粤东参加红军。这个越南青年表示:“敌人骂我们是洪水猛兽,好,我就叫洪水。”洪水以师级干部身份到瑞金红军学校任教,1934年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以“京族”身份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在长征路上,洪水不计地位,当了连队指导员。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洪水因公开批评张国焘南下的错误,被打成“国际间谍”而开除党籍。不久部队被打散,他千里要饭走到陕北。同志们见到身穿藏袍的他骨瘦如柴,都几乎认不出来。中共中央为他恢复了党籍。抗战结束后洪水回到越南,解放后又来华。他在越南人民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都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患癌症后回越南病逝,而中国人民始终怀念这位“两国将军”的功绩。传教士随军走万里萧克亲自做菜送别
红二、六军团长征时,队伍中还有一名外国传教士。那是在1934年10月初,贵州镇远教堂牧师勃沙特与妻子罗达自安顺返回镇远时,正好与西征入黔的红六军团相遇。这个无意间闯进了红军行列的外国人,便跟随部队走了560天,其中在红二、六军团长征走了半年。据他自己计算,共经过了贵州、四川、湖北、湖南、云南五省,行程6000英里(合一万公里)。
勃沙特的中文名字叫薄复礼,出生于瑞士,后随父母移居英国,于1922年被英国教会派到贵州传教。红军同他相遇时,当时予以扣留,不过生活上还是处处优待他。他随红六军团行动时,军团长萧克在一座法国教堂找到一张外文版贵州地图,请他帮助翻译。勃沙特把地图上重要的山脉、村镇、河流等中文名称说出来,标记在图上。勃沙特翻译的法文地图对红军作战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跟随红军行动的一年多时间里,勃沙特看到红军严明的纪律和奋斗精神,他这位被拘留者,变成了红军的合作者和朋友。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离开湘西向贵州西部长征,在云贵地区传教多年并熟悉地理民情的勃沙特随军行走,向部队介绍当地的情况。1936年4月12日,红二、六军团即将北上川康,考虑到路途艰难,萧克便在云南富民亲自向勃沙特宣布了释放令。他对勃沙特说:“你是一个瑞士公民,瑞士不是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也没有在中国设租界地,我们决定放你走。”送别勃沙特的当晚,萧克主持宴会并亲自下厨做菜,被俘后在红军当教员的国民党军中将张振汉、跟随部队长征的贵州知名人士周素园也来作陪。保卫局长吴德峰还送来了路费,并为勃沙特安排了去昆明的安全路线。
勃沙特离开红军后,在他人协助下写下了长达12章、共288页的英文回忆录。红二方面军刚刚结束长征,勃沙特的回忆录———《神灵之手》便于1936年12月由伦敦哈德尔-斯托顿公司出版发行,成为西方人所写的最早介绍红军长征的专著。该书出版后很快在英国脱销,接着又发行第二版和第三版,1937年初又被译成法文由瑞士艾莫尔出版社出版。
作者作为传教士,自然不赞成共产党人追求的理想,不过这部回忆录以亲身经历如实说明了红军纪律严明和得到人民拥护的情景,对西方人了解长征还是起到了有益作用。
萧克一直怀念同勃沙特的合作,认为“他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解决了我们一大难题。”直至1986年,萧克经过多方找寻,得知勃沙特还在世的消息,又特地委托中国驻英大使冀朝铸前去问候。
点评
正义军队必得拥护
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中,只有化名“李德”的德国人奥托·布劳恩因不了解中国实际,死板指挥,受到中共中央的批判,后来此人回到苏联又返回东德,到晚年仍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参加了反华宣传。其他积极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会一直被中国人民所纪念。勃沙特这样的西方牧师无意中走入红军队伍并经历了一段长征后,通过亲眼所见,也对红军从内心产生了敬佩感。红军能够得到国际正义人士的拥护,也是历史的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