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黄开湘要比杨成武大6岁,以前的职务也比杨成武高,却很尊重杨成武,两人相处融洽。在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开路通过水草地、勇夺腊子口时,红四团逢城攻城,遇隘夺隘,在枪林弹雨中为全军杀开一条血路,战斗中总能看到黄开湘与杨成武并肩战斗的身影。黄开湘的卓越指挥才能,也多次受到毛泽东的表彰。
在红四团强夺泸定桥的战斗中,团长黄开湘率队一天一夜急行军240华里,在二十二勇士攀铁索前进时又奋不顾身地站在河边大声呼喊鼓励。“大渡桥横铁索寒”的业绩,是同黄开湘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黄开湘”和“王开湘”成一段历史公案
黄开湘去世后,他的遗体被埋葬在甘泉近旁的洛河畔。墓前没有花圈,没有墓碑,也没有隆重的追悼仪式。
黄开湘的死亡定性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无论是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还是昏迷之中失去自控,总之黄开湘死于自己之手,有自杀嫌疑。当时,自杀被认为是不光彩的行为。
部队把黄开湘匆匆埋葬了,相隔十几里之外的杨成武得到噩耗,带着参谋长及警卫员骑马前去,也未能看到战友最后一眼。杨成武回忆,是他带着病在黄开湘的墓前立了块木碑,上写:“红军团长黄开湘之墓”。
这9个字中缺了关键的“烈士”两字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赴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来到赣东北,慰问和抚恤烈士的家属。此时黄开湘的妻子已经改嫁他乡,女儿早早地送给人家当童养媳,他的四个弟弟也被敌人杀害。黄家的亲属并不知道黄开湘长征后的情况,曾有误传是“长征途中逃离革命队伍,下落不明”,因此黄家亲属没有享受到烈士家属的待遇。
1981年底,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老上将杨成武的《忆长征》,里面写了团长“王开湘”的英雄事迹。此书由红一军团老政委聂荣臻做序,并走访了舒同、罗华生等40多位红四团的老领导、老同志,人们在肯定这位英雄的功绩时,对“王开湘”的名字未提出异议。
当时有一位叫做黄泽生的人,与黄开湘是同村同宗。他经过仔细核对,断定“王开湘”就是黄开湘。1986年夏和1990年秋,中共弋阳县委党史办和黄泽生本人分别来到北京,采访了杨成武。杨成武确认,由于自己的福建口音浓重,发音“王”、“黄”不分,秘书誊写书稿时不慎将“黄”写成了“王”字。杨成武在他的著作和回忆中,并不认为黄开湘之死属于自杀,而是在神志不清时误搂了手枪扳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