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被授衔的归侨有两位,其中一位是陈青山。陈青山是福建惠安人,早年毕业于马来亚槟城钟灵中学,后长期在海南从事武装斗争,并曾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另一位则是叶松盛。叶松盛出生在广东梅县,在印尼玛琅生活10多年,1937年回国参加抗战。前者为陆军少将,后者为空军少将。
庄田中将
曾生少将
叶松盛
其实在军队中工作过的归侨还有不少,有些因为多种原因虽未被授予将军军衔,但他们的贡献也是十分突出的。其中的代表就是黄登保。黄登保出生在厦门,17岁赴菲律宾谋生,1938年奔赴延安,从炮兵排长做起,后成为新中国的炮兵副司令。他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及抗美援朝的许多知名战役,军功卓著。前总参谋长杨得志称他为“人民炮兵的优秀指挥员”,原解放军炮兵首任司令员陈锡联还为其文集的出版写过“炮兵名将,功在千秋”的题词。
也许由于特殊的经历,新中国的归侨将军一方面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另一方面又对海外侨胞怀有深厚的感情。晚年的叶飞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华侨委员会主任,他主持制定了有关保护归侨侨眷权益的法律。黄登保在任全国侨联副主席期间,多次到侨乡调查,并曾率中国气功武术团访问南美6个国家的14个城市,慰问海外的侨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