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春,经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后,未来得及休整的第四野战军,奉命挥师南下。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大进军的形势下,以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军未能阻止我军前进的步伐,然而南方的多发病却侵袭了部队,使百万四野大军在疫病的困扰中停止了脚步。
疫病蔓延,十万火急
武汉是全国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刚进入6月,气温就高达30多摄氏度。四野部队由北而南,气候差异大,北方战士对南方水土不服,生活很不习惯,加之部队长途行军和连续作战,体力消耗很大,对疾病的抵抗力和炎热多雨气候的耐受力大大减弱。部队渡江前后,疟疾、痢疾、中暑、胃肠炎、夜盲症等疾病不断发生。四野后勤卫生部虽采取了防治措施,但因缺少防治这几种多发病的有效药物,疾病发生和蔓延的势头仍难以控制。事关百万大军的健康,十万火急,刻不容缓。卫生部部长孙仪之、政委胡登高和副部长张汝光立即赶往中南军区,向军区首长报告这一情况。据统计,南方三大多发病(疟疾、痢疾、胃肠炎)的患病率达50%左右,指战员的平均体重由入关时的60公斤以上,锐减到50公斤左右,有的连队由于病员多,连站岗放哨人员都难派。军区首长们听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当机立断,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一、部队停止作战行动,就地休整一个月,改善伙食,增加营养;二、下决心把野战军历年积存的老家底--5000多两黄金拿出来,作为购买药品的资金;三、责成卫生部派得力的负责人携带黄金,前往刚解放不久的上海买药。买药的任务就这样落在了卫生部同志的肩上。
保证5000两黄金的安全
一个严肃的课题摆在了卫生部的面前:这么多的黄金如何携带,由谁来负责执行这项任务?经慎重考虑和研究,决定由卫生部副部长张汝光负责,抽调医疗、药材、财务和保卫方面的精干人员,组成14人的购药小组,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为不暴露目标,携带方便,他们将这批黄金用麻袋分装成若干份,打成背包形状,分开负荷。一切准备就绪,整装待发。
7月28日清晨,经过乔装打扮的购药小组一行14人来到汉口江汉码头,登上一艘招商局的"江陵号"客轮。他们把黄金背包放到了床底下,派人轮流看守。船长见状,便嘟囔开了:"你们要注意保管好贵重物品,乘客很杂,小心丢失。船已超重,压坏了甲板要赔偿。"船长的话即刻引起张汝光的警觉:船确实超重了,吃水到船沿,缓缓航行。购药组的同志大都是北方人,是不习水性的"旱鸭子"。船上的救生设备少,即便有一点,到危急时刻也不能与老百姓争用。想到这里,张汝光找何曼秋和宋化民商量,对他们说:"军代表是我们四野派出的,负责维护船上的秩序和乘客的安全。为预防万一,你们赶紧去找船上的军代表想办法。"何曼秋和宋化民立即找到一位军代表问:"船上有没有供做筏子用的东西?"这位军代表为难地说:"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两块跳板和一张破竹床。"他们将跳板和竹床搬来,全组人员齐动手,用绑腿把它们捆在一起,成为一个结结实实的筏子。然后又在筏子周围系好9根附带,一旦有事,即可放筏入江使用。张汝光对全组同志说:"我们当中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要把载有黄金的筏子推到岸边,送到上海购药。"
中午时分,"江陵号"航行到黄石市江面时,船上的高射机枪班拉响了防空警报器。购药小组知道是发现了敌机,马上将装有黄金的背包捆扎在筏子上,等候放筏入江的命令。为确保这批黄金的安全,顺利完成任务,张汝光一面派人向军代表和船长提出夜行晓宿的建议,另一方面随时做好弃船登岸的准备。
第二天(7月29日)凌晨,派到高射机枪班协助值勤的宋化民从舱顶走下来说:"前方停靠的码头是十二圩。"大家听说船要驶进码头,甚是高兴。正当他们暗自庆幸平安无事的时候,船顶突然传来"咚咚"的巨响,与警报器的鸣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