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89岁的卓华,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其曾祖父卓麟举随左宗棠进疆,曾任清朝派驻新疆军队的管带。1928年他出生时,现今新疆首府乌鲁木齐还叫迪化。
讲起新疆民众支援抗日战争,卓华老人激动地从座椅上站立起来:“虽说新疆是抗战的后方,可新疆民众积极捐款、募资支援抗战,为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统计,仅从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新疆各族民众共捐款合计322万余元(法币)。1939年8月,新疆各族民众利用捐款152万余元购买了10架战斗机送往前线,命名“新疆号”,这些飞机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同时还有10万封由新疆民众用各种文字写成的慰问信翻越千山万岭送到抗日前线。
“我是亲眼见证了新疆民众是怎么支援抗战的!我要把新疆为抗战前线捐款、捐物、捐献优良战马;为抗战前线输送各族青年抗战的历史讲出来,让年轻人更多了解新疆各族民众抗战的历史。”卓华说。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是中国少有的未被日军飞机轰炸的地区之一,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成为可靠的大后方,在支援抗战中发挥了其他省区不可替代的作用。
卓华向记者讲述,9岁上小学时,大约是1937年7月,当时,学校的广播播放日军侵略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恶行,还看到了一幅幅日军残杀中国人的宣传画。
老人回忆:“那时候,学校经常组织师生走出校门宣传抗日,走上街头唱歌、宣讲拉募捐,号召大家为抗战前线捐款。”1938年秋,“我们来到一个店铺,见一位小脚老太太,我们就给她讲前线士兵有多么艰苦,他们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
“我们说着说着,老太太就开始用袖子擦眼泪,问我们要捐多少钱,我们就说你自愿捐赠的,没有想到老太太一下子竟然捐了3000新疆银票,这在当时可是巨款啊。”“我到现在还记得,老太太说,要是亡国了,钱留着有啥用。”
据卓华回忆称,1944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新疆招收1000名中国国民革命青年军支援抗战,必需年满18岁,高中学历。卓老说:“当时,我去报名,但因为年龄不够,没被录取,我觉得特别遗憾。最后我和同学们,以及好多市民为青年军送行。青年军来自新疆各地,各个民族的都有。当时,他们是坐汽车到兰州、西安、潼关、双十堡,最后再到四川等抗战前线。”
据记载,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农民艾沙,将自己18岁的儿子玉素甫送往抗日前线,并称“倘不忠实抗战,宁可不见子面”。
1945年1月,16岁的卓华从新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今新疆教育学院)毕业,被分配到“联合勤务总司令部驻新疆供应局”,主要工作是为抗战前方和各战区筹集各类物资并转运到战区各地。在供应局工作期间,卓华更是参与并见证了新疆民众支援抗战的爱国举动。把南疆产的粮食和棉花运到抗战前线;把新疆民众捐赠的寒衣送到前线;转运盟国支援,从印度经喜马拉雅山口、由毛驴托运到新疆的汽车轮胎,然后再把轮胎运到抗战前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卓华说,那天晚上,乌鲁木齐沸腾了,好多人涌上街头游行、欢庆抗战胜利,军人朝天鸣枪庆贺;好多人都在哭,整夜都有人在放鞭炮庆贺。
“那晚,终身难忘。”卓华老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