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间,一位来自家乡并与她年纪相仿的青年走进了贾春英的视线。他叫潘涛,1912年生于阳新县陶港潘彦村,1929年参加红军转战湘鄂赣。潘涛平时少言寡语,作战勇敢,是贾春英得力助手,每每执行任务他们总是形影不离。
“那时,他们更多时候只是生死相依的战友,从未谈及儿女私情和嫁娶。”潘波说,母亲后来向他讲述。1938年初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后,是潘涛一直将她护送到平江县嘉义镇省委的驻地。也就是在经过磨砺之后,贾春英最终接受了潘涛的爱。
1939年冬,贾春英回到阳新工作。当时阳新已被日军占领,地方势力各霸一方。贾春英由于早年就离开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当地对她的在外情况无从知晓,这反而为她回乡隐蔽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环境的限制,贾春英一改冲锋陷阵的作风,一边为抗日游击队提供情报,一边期待孩子的诞生。
1940年农历正月十六,贾春英与潘涛的儿子降生。一个月后,贾春英接到潘涛牺牲的噩耗。
隐居半辈子
从未伸过手1940年后,贾春英一面抚养孩子,一面在阳新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9年4月,阳新解放前夕,她秘密与湘鄂赣时期的战友曹栓接头,为解放军渡江搜集情报。同年5月17日,阳新县解放,之后曹栓任第一区区长,请贾春英负责妇女工作。但工作仅一年后,贾春英便因伤病缠身,无法正常工作,悄然辞职回乡。1984年3月18日,带着对丈夫潘涛的怀念,贾春英在潘彦村家中平静离世,享年72岁。生前,这位可敬的老人像村里妇女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在陶港镇潘彦村,许多老人都知道贾春英“闹过革命”,也知道她因受过枪伤只能弯着腰走路,但对她的具体经历,却很少有人知道。“从小,奶奶就给我讲红色故事。”作为贾春英的孙子,潘平从小受到奶奶的熏陶,但直到奶奶1984年去世,他仍不知道,在奶奶温柔慈爱的面容背后,竟隐藏着如此传奇的经历。直至今日,历经长达8个月的走访、求证,贾春英后人与史志部门拂开历史的迷雾,才将这段埋藏了长达62年的红色记忆呈现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