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贾春英、潘涛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不久前在北京湖北大厦举行。
贾春英是何许人也?28年前,她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陶港镇潘彦村一间普通民宅内,走完传奇的一生。而直到近日,人们才得知:这位平凡的农村老太太竟是与组织失去联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共早期党员贾春英。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传奇女性选择归隐乡里?其革命生涯中,又发生了哪些传奇故事?
湖北省阳新县筠山脚下的陶港镇贾村,是贾春英的故乡。1912年,贾春英在这里出生,父亲贾万里、母亲张氏均系贫苦农民。
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出生仅八个月的贾春英就被阳新县潘桥石云村的一位姑母倪氏抱作童养媳。四岁时,贾春英就开始经历繁重家务和劳作之苦,肉体和精神上饱受煎熬。
1925年春,在表哥罗冠国的介绍下,贾春英开始参加党组织的学习活动,并迅速成为石云村妇女运动骨干。
1927年3月中旬,在罗冠国的介绍下,贾春英在一面党旗下,举起握紧拳头的左手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员。
征战湘鄂赣 并称“双芙蓉”
1930年12月至1932年1月,贾春英先后任鄂东特委(直属中央领导)妇委书记、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鄂东南特委常委、鄂东南妇女会主任,是“双枪老太婆”原型人物焦子英的上级。
1932年1月后,年仅20年岁的贾春英被派往湘鄂赣省委工作,担任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巡视员,在江西的修水、万载,湖南的浏阳、平江等根据地从事革命工作。1934年湘鄂赣“六七月”事件之后,省委派贾春英前往湖南平江、浏阳、汨罗、望城一带开展群众发动工作,伺机打通与湘鄂西根据地的联系。
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炼,贾春英不仅在妇女运动方面成绩斐然,同时还以能征善战而闻名。在湘鄂赣地区,她与红军时期著名的女将胡筠并称“双芙蓉”。
在湘鄂赣苏区、红十六师指挥机关秘密所在地湖南省平江县,至今流传着一首民谣:上打咚咚鼓,下打彭咚咚。两边齐打起,迎接“双芙蓉”。
勇对酷刑,坚贞不屈
1936年10月,这是湘鄂赣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第三年。在护送一批物资返回平江黄金洞时,贾春英遭叛徒出卖,突遇国民党反动军队埋伏,受伤被俘。
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黄金村老人余柘生是这次战斗的亲历者之一。2012年11月15日,老人向平江、黄石两地史志部门工作人员讲述,1935年,他跟师傅王三平学厨艺,曾在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当炊事员。他当时听别人叫得最响的一个名字,是湘鄂支队女政委‘双枪春姐’,即贾春英。”
1936年10月初,贾春英带领游击队返回总部时,余柘生便是炊事员。“来到一个小山脚下,突然从山背传来一声枪响,警惕性高的贾春英命令武装隐蔽抗敌。”但随同的“三区联政府苏维埃主席”彭一湖叛变,一枪击中贾春英左脚,厉声命贾春英将身上路费银元及文件给他。
余柘生回忆,当时,贾春英情急倒地,回手一枪,击中彭一湖左手。彭一湖穷凶极恶,端枪直击贾春英的头部,贾春英闪躲时,子弹横擦头皮而过,头顶鲜血直冒,晕倒在地,“此时敌人已跑到跟前,大叫‘留活的’。最终,贾春英受伤被捕。”
在狱中,敌人动用酷刑,试图彻底摧毁贾春英的意志,但贾春英始终坚贞不屈。幸运的是,1938年初,随着国共合作的形成,贾春英获释,后留在新四军平江通讯处工作。
盛开爱情花 丈夫斗顽敌
在坚苦的革命斗争中,贾春英的爱情之花也悄然绽放。
1935年,作为闻名湘鄂赣的女英雄,贾春英成为许多红军指战员追求的对象,更有领导帮着牵线搭桥,但她似乎把组建家庭看做是工作的牵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