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洪学智将军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志愿军入朝作战,同时负责后勤工作,建立起了“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这个被称为世界奇迹的“钢铁运输线”是如何做到的?
洪虎介绍说,父亲洪学智在1951年5月份确定兼任抗美援朝志愿军后勤司令后就面临严峻的考验。7月份,朝鲜就发生了40年一遇的大洪水,交通运输线、仓库全都淹了。美国又开展了“绞杀战”,动用空军70%的力量专门轰炸运输线,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面临双重考验,一个是战胜自然灾害,一个是要取得反击“绞杀战”的胜利,才能保证后勤运输线的畅通。
父亲在彭总的领导下,在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各位领导的配合下,总结群众的经验进行推广,并且从实际出发去应对,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比如修公路,当时后勤战线有18万人,后勤任务又相当繁重,光靠后勤的力量是不够的。他就请示志愿军司令部的领导,能不能动员二线部队抢修道路,另外动员组织朝鲜的老百姓来支援。所以,实际是全军的力量在修路。在修路的过程中,又开辟了一些辅助的线路。仓库被淹,就组织群众晒粮食。当时供应部队的不是成品粮,是原粮,苞米粒子,所以就晒。
针对美国的轰炸,父亲采取了很多办法,第一就是隐蔽,汽车沿着公路修一些隐蔽的库,发现飞机赶紧开到库里,对隐蔽的地方进行伪装。光隐蔽还不行,有时候要弄一些让敌军认为是仓库、是汽车的假象,让他们拼命炸,结果发现不是。后来,美国空军发现了目标,是真是假、该不该炸,他们判断不清,这就制造了很多机会。第二个就是开展对空作战。父亲当时要建设一个战斗化的后勤,在战斗中保障,在保障中战斗。根据这样的特点,志愿军决定把防空兵、工程兵、运输兵、铁道兵都配属给后勤,从编制、供给关系上都划到后勤系统,由后勤来指挥。虽然武器装备比较差,但还是有反击的能力,随着国内供应逐步改善,这个力量也在增强。
被破坏的怎么办?也想了很多办法,应该说都是来自群众的创造。洪虎举例说,比如公路桥梁被炸了,就在公路边上修很多便桥,因为便桥在地图上没有,不容易被发现,主桥炸断了,可以绕道而行。或者公路桥炸坏了,就修水下桥。桥面在水下,在空中发现不了,只有自己的运输车队知道。
洪虎总结说,父亲有两点:第一,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教条主义。第二,他很注意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进行创造,一旦发现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快就组织推广,这是他的长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