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所领导的地区东至东海约400余里,南至蚌埠、凤阳也有400余里,包括徐属睢宁、邳县、铜山、灵璧、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宿迁、宿县10个县,还有河南的永城、夏邑等,山东的临沂、郯城、枣庄等,蚌属阜阳、寿县、怀远、凤台、颍上、凤阳、定远、泗县、五河、盱眙等沿淮各县,海属东海、赣榆、灌云、沭阳4个县。
1931年中共江苏省委曾将徐海蚌特委划分为长淮特委、铜山中心县委、宿县中心县委、宿迁中心县委和海州中心县委。为配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1932年初江苏省委又将铜山、宿县、宿迁三个中心县委合并为中共徐州特委。1932年7月至8月长淮特委和海州中心县委被国民党反动当局严重破坏而未能恢复,在此时中共徐州特委按照上级党的指示,主动担负起徐海蚌地区党的各项工作任务,继续从事革命武装暴动和开展对国民党当局在当地驻军的兵士策反运动。
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军委书记是周恩来,中共江苏省委军委领导成员有李硕勋、刘瑞龙、陶铸等,徐州暴动总负责和军事负责人是刘瑞龙、阮啸仙、冷启英、周斌、吴明新(吴鸿基)等,海州暴动总负责和军事负责人是刘瑞龙、李干成、舒玉章等,蚌埠暴动总负责和军事负责人是陈履真、朱务平、李英等。
(二)
1930年7月,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曾设想在徐海蚌地区创建“红十五军”,下辖4个师,以萧县黄口、王寨、永堌等中心区域的暴动队伍编为第一师;以铜山东部黄集、大湖、贺村等中心区域的暴动队伍编为第二师;以宿县百善、水池铺、东三铺等中心区域的暴动队伍编为第三师;以睢宁、泗县、宿迁等中心区域的暴动队伍编为红十五军独立师。
在策略上,采取首先夺取津浦、陇海两铁路线上各县城和重要车站,继而合围占领徐州,最后向南京汇合,配合全省以夺取上海、南京为目标的暴动计划。
这时七八两个月在徐海蚌地区就有十几次大的暴动,如古邳暴动、吴窑暴动、黄口暴动等,均告失败,未能建成“红十五军”,也没有打出“红十五军”的旗帜。
1930年9月,由瞿秋白、周恩来主导的中共中央决定停止执行组织全国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恢复了党、团、工会的各级组织和经常性工作,由此挽救并保存了徐海蚌地区党的革命力量。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工作和艰苦努力,徐海蚌地区党、团等各级组织又得到了恢复、发展和壮大。
(三)
1931年至1933年,中共中央把江苏列为争取首先胜利的主要省份之一,而徐海蚌地区又作为江苏省委组织全省起义举行革命武装暴动的一个重要地域。因此,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执行“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武装暴动计划是比较早、比较坚决的,是无惧无畏勇挑重担的。
1931年12月,江苏省委根据近期徐海蚌地区巡视报告和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工作报告(徐海蚌地区有可能发动起数万农工,集中1500余支枪等情况),并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决定:必须高扬“红十五军”的大旗,重建新的“红十五军”,努力把设想变为现实。即在徐海蚌区域内建立三个红军游击中心区,创建“红十五军”三个师,以宿迁东南乡、邳县南乡、睢宁西北乡、徐州东南乡为第一中心区,创建“红十五军”第一师;萧县西南、永城东南、宿县西北口子一带为第二中心区,创建“红十五军”第二师;盱眙西高庙、古城一带为第三中心区,创建“红十五军”第三师。同时要求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尽快组织暴动,全力创造新的红军,新的“红十五军”,新的游击战争。并决定于1932年上半年在徐海蚌地区重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1932年6月,徐海蚌地区在省委领导刘瑞龙、阮啸仙等具体筹划和指导下,又制定了以宿县东乡和西北乡、萧县东乡和西南乡、睢宁西北乡、灵璧北区、邳县西南区、铜山大东区为中心,扩大宿、萧红军游击区域,开辟睢、邳、铜、灵红军游击区,创建两个苏区的部署计划。为此,特委军委继续高扬“红十五军”大旗,为建成两个红色革命根据地而努力奋斗。
(四)
1931年至1932年徐海蚌地区党的组织发展比较快,革命斗争开展得比较突出,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是肯定的。曾派遣刘瑞龙同志巡视该地区党的工作,指导该地区的农民运动,谋划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的重建,之后又派遣刘瑞龙、阮啸仙等同志具体和直接指导徐海蚌地区的农工革命武装暴动。
这一时期徐海蚌地区的兵灾、匪灾、天灾连绵不断,徐海蚌地区的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军阀政府及豪绅地主重重压迫和剥削,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灾难深重的徐海蚌地区人民渴望摆脱这种悲惨境遇,渴望去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求得彻底的翻身解放。
这一时期在明光镇国民党驻军中有共产党组织,驻扎在徐海一带国民党军队张贯中的十二师、徐州王钧的七师、冯玉祥部下张华堂、张连生的一、二、三骑兵师里面均有共产党人和进步力量,其中驻窑湾的骑兵一师,就有地下党特别支部,舒玉章同志是负责人,驻淮阴的西北军二十五路军,也有特别支部,高级将领梁冠英是共产党员,二十五路军是共产党力量比较强的。
这一时期党内上下形成一个共识,即徐海蚌地区尤其是皖东北边区革命高潮就要到来,是即刻建立共产党政权建立工农红军的时候了。
(五)
“九一八”事变后,徐海蚌地区特委根据江苏省委指示,在皖东北睢邳铜灵边界地区发动农工武装暴动,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第三师,内称徐海蚌游击区第二大队,对外号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在这一地区有着广泛革命影响的是农民运动领袖周斌,是1931年春从中共长淮特委返回睢宁家乡领导农民运动的。他回家乡后创办曲头农运学校,自任校长,聘请当地共产党人刘瑞林、吴鸿基(吴明新)、蒋荣信、魏碧如等任政治教官和军事教官,培训皖东北地区农民革命骨干350余人,为武装暴动做了大量工作和组织上的准备。
1931年9月至10月,江苏省委刘瑞龙同志曾巡视了这一地区党的工作,谋划和指导了“红十五军”的创建,和周斌等同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不久之后,江苏省委任命周斌为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联络员、军事委员、宣传部长等职。
这一时期皖东北睢邳铜灵边界地区有农协秘密组织150余个,农协秘密会员近万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500余人,兵士中的同志45人,争取过来的破产农民曾当过土匪的有130余人,能调动各种枪支近800条。1932年2月份统计用于暴动的现有步枪150余支,盒子炮7支,手枪4支,大刀和梭标150余柄,洋炮11支,土药二十几斗,骡子11匹,马7匹,正式暴动骨干350余人,赤色群众近千人。暴动区域纵横可达60至70里路。周围有弯弯曲曲的黄河故道,龙山、虎山、风山等十几座大小山头作天然屏障,地形地势对边界暴动十分有利。
(六)
曲马暴动前半个月,江苏省委刘瑞龙等同志化名或扮装成给人看病的乡村郎中,或装扮成受聘赴任的教书先生,冲破重重封锁,秘密来到皖东北睢邳铜灵边界地区,指示当地领导骨干和暴动同志要排除一切困难,把“创造新的苏区和红军,拥护苏维埃,粉碎敌人四次‘围剿’红军”作为当前第一等的紧急任务。并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秘密准备”,更要“突然袭击”,勇于担当,协同作战,把一个区域内的一般游击战争,变为“发动几个区域内的游击战争”。又指示特委军委“必须抓紧布置......在十二师、二十五路军、骑兵师一部积极进行工作,组织兵变。”
为此,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军委对负责暴动的指挥人员进行秘密培训和具体指导,要求他们把手持武器的暴动队员,按照大、中、小队的组织序列编成红军游击部队,在这个基础之上扩大组织各种形式的群众武装赤卫队。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还迅速派出联络员到各中心区进行指导和动员。对如何选择暴动的时间,怎样巩固的向前发展,如何保持和特委军委的通讯联络与畅通,甚至对如何发掘豪绅地主窖藏的粮食、衣物、武器、金钱、契约的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间,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还派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若干名,与国民党十二师、骑兵师一部以及二十五路军中的共产党秘密组织接上头,暗地做工作,准备兵变,以策应暴动;又派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若干名,利用共产党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各种关系,秘密潜伏徐州云龙山驻军中、徐州警备司令部内部和公安局警察里,积极而有效地开展兵士策反运动。
在曲头农民运动学校,江苏省委刘瑞龙等同志一行最主要的是解决领导问题和广泛发动群众打出“红十五军”的旗帜。
在临近暴动之时,特委军委连续召开三次会议布置任务,一一点名却发现睢宁县委组织部长王继宗、双沟区委李荣盛、马浅乡支部周道古三人均未到会,找也找不着,竟不知去向,引起了同志们的注意和警觉(后证实,王继宗、周道古投敌叛变;李荣盛也脱党自首,虽有变节行为,但未出卖同志)。为此会上研究和讨论这一问题时,做到慎重待之,并做了预案,以防不测。
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在此时此刻面临着严峻的情势,对特别问题努力做到特别对待,从容应对,不留后患,及时向省委领导刘瑞龙同志汇报,征求其意见,沟通后,果断对暴动领导成员作出了调整,由暴动领导人周斌宣布省委和特委共同决定:鹿拙技任政治委员;周斌任暴动总指挥兼第一大队长;吴鸿基(吴明新)任军事指挥兼第二大队长;蒋荣信任第三大队长;刘瑞林任副政治委员;魏雪如、魏碧如、周以厚、周以存、周道胜、吴学忠等同志负责宣传发动和后勤保障工作。会上还要求边界地区以支部为单位,各党支部在暴动之前必须召开一次赤色群众会议进行广泛动员。省委和特委又共同商定:1932年4月12日凌晨4时30分举行边界武装暴动,调动皖东北睢邳铜灵边界地区的全部力量,投入暴动之中。一是打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这面大旗。二是组织口号:“血钟不响,惊不醒人民的迷梦。”三是宣传口号、传单和标语:1、东北是蒋介石出卖的,打倒吃人的野兽蒋介石!2、杀地主杀豪绅,救穷人是红军,红军和穷人是一家,团结起来打天下。3、参加红军,赤化徐蚌。4、抗日红军万岁!等等。四是确定以曲头、马浅、风山作为中心暴动区域,胜利后农民武装拉出来,与邳县、铜山、灵璧等区县游击武装会师,在黄河套建立红色政权,再到九顶山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