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乌兰夫同志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回到了绥蒙抗日前线。在区委会议上,他向绥蒙区负责同志传达了党的“七大”会议精神,并且布置了领导绥蒙地区抗日工作和组建蒙古族武装的工作。仅仅过了一个月,日本鬼子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四面出击,抢夺胜利成果,傅作义部从驻地陕坝一路东进,绥远战役激烈进行,组建绥蒙地区武装迫在眉睫。
战火中诞生的铁骑
1946年1月1日,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独立旅在集宁成立,这是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蒙古族革命武装力量。组成这支部队的主要力量是坚持敌后抗日的大青山游击队,绥西、绥东抗日游击队,参加起义的蒙古人民自卫军第一、二、三支队,以及从延安民族学院抽掉回绥蒙工作的蒙古族学员,共1000多人,编为3个骑兵团,1个警卫连。刚刚组建的这支队伍,人员成份复杂,装备更差,人多马少,枪弹不足,为了迅速提高战斗力,绥蒙军区决定队伍开到张北一带整训。
部队刚到张北未及整训,便接到敌情报告,我党派往察哈尔开辟根据地的工作队遇到了两股反动武装,一股盘踞在哈巴嘎,另一股盘踞在宝昌,他们依仗当地封建势力,长期欺压群众,无恶不作,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支持下,公开与我为敌。
接到命令后,部队立即进行战斗动员,由旅长带队星夜出发,长途奔袭哈巴嘎。天刚蒙蒙亮,部队就包围了哈巴嘎的土围子。而这帮匪徒,有的在睡觉,有的在赌博,根本没有想到神兵天降,糊里糊涂便作了俘虏。部队稍事休息,接着进攻宝昌龙王庙村。战斗中,个别土匪企图顽抗被当场击毙,其余全部俘虏。
牛刀小试,初战告捷。剿匪归来,部队开到张家口内蒙古军政学院整训。整训的军事内容主要是射击、劈刺、投弹、队列、马术、战术等科目,政治内容主要是人民军队宗旨教育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等。整训期间,一部分老弱病残复员,一部分抽调参加地方工作队,保留了300多人组成的精干队伍。经过4个多月的整训,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和技战术有了很大提高。 部队从张家口开赴锡察草原后,有300多农牧民积极报名参军,队伍扩充到600多人,后来发展到2000多人,仅察哈尔籍指战员就达1300余人。在3年解放战争期间,总人口不足9000人的正白旗有900余人参军,牺牲143人;蒙古族人口不足1万人的正蓝旗,有1200余人参军,牺牲200余人。他们中间,有祖孙三代一起参军的,有兄弟几个同时入伍的,参军的不仅有农牧民,还有富裕户子弟、喇嘛和民族上层人士等。牧民参军大多自带战马,有的牧民一次捐战马300匹,可以说,没有察哈尔人民的极大付出,就没有这支英雄的部队。
驰骋在锡察草原
1946年7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为了切断晋察冀解放区与东北的联系,国民党调动38万人马,向华北重镇张家口进犯。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驻张家口的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要向南撤到河北阜平。撤离前,中央局领导建议驻张家口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随他们一道南撤。任联合会主席的乌兰夫从大局出发,坚持北撤锡察草原,以此分担中央压力,保卫锡察根据地,策应东北革命斗争。根据乌兰夫同志的指示,骑兵独立旅于1946年8月开进锡察草原,担负起保卫锡察革命根据地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等领导机关的任务。
1946年12月,乌兰夫在贝子庙主持召开锡察工委会议,会议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锡察根据地,进一步发动群众,建立和扩大革命武装,同时决定将“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独立旅”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16师”。
茫茫锡察草原地域辽阔,人烟稀少,东西1000多里,南北500多里,生活着10万多牧民。由于日寇多年统治,加上封建势力残酷剥削,牧民群众生活极端贫困,更由于各种敌对势力大肆宣传,群众对我军不甚了解,不敢接近,因此,部队刚进草原期间,开展工作十分艰难。
敌人为了消灭我主力部队,拔除锡察这块革命根据地,不惜代价向我进犯。骑兵16师从1946年秋进入锡察地区,到1948年秋奉命转到外线参加察绥战役,在锡察地区整整战斗了两年,粉碎敌人5次大规模进犯。
第一次是1946年11月中旬,1团3连和4连分别击退察盟的反动封建上层头子丹巴、何文瑞率领的400多骑兵和蓝旗反动头目嘎亚匪帮及国民党多伦保安团300多骑兵,掩护赛汗淖我后方供应基地干部家属和锡察根据地大批军需和生活用品转移;保卫正蓝旗政府和正在参加旗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安全撤退。
第二次是1947年春,阻击敌人分南北两路对锡察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贝子庙的进犯。正在多伦南部休整的16师师部及1、2团,赶在锡察草原门户哈巴嘎和胡鲁斯台,迎战敌南路进攻,在敌装备精良、配备炮兵,且三四倍于我的情况下,打退了国民党察哈尔省省长、第13军军长孙兰峰指挥的由50多辆汽车2000人组成的机械化部队和500多骑兵的疯狂进攻:在北路,正在经棚剿匪的3团,一天一夜疾驰,赶到大王庙,与从克什克腾出发进犯贝子庙的敌人一个骑兵旅遭遇,战斗从早打到晚,敌人虽然三倍于我,依然招架不住,趁着夜色溃逃了。
第三次是1947年秋天,国民党出动70辆汽车,3000多人的机械化部队,在哈巴嘎附近的肃亲王府,包围了我2团,经过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100多人牺牲,仅有60多人突围。敌人得手后继续进犯,由于1、3团在外线作战,16师师部组织2团余部约一个连,80团和商都、康宝、化德县大队共400余人,继续抗敌。我骑兵11师接到命令后,火速驰援,在南骆驼山,打退敌人进攻。
第四次是1947年11月底,敌察北“剿共指挥部”组织60多辆汽车,2000余人袭击我5团。在八佐山,敌与我11师遭遇,11师和16师5团并肩战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就是在这次战斗中,2连连长乌尼巴图率领一个班的战士在完成阻击任务后,为了掩护战友撤退,他孤身一人抵抗,牺牲时年仅24岁。为了纪念他,中共锡察工委批准将八佐山命名为乌尼巴图山。
第五次是1948年7月初,国民党骑兵11旅及宝贵廷、温盖、鲁布桑葛根土匪武装1000多人,窜入我根据地,抢走牧民牛羊四五千只。61团发挥骑兵优势,突入敌阵,打头、切中、钳尾,击败数倍于己的敌人,虎口夺食,将被敌人抢走的牛羊全部夺回。自此以后,敌人再无力对我发动大规模进攻,龟缩在几个孤立的县城内,不敢轻易出动。
除了粉碎敌人五次大规模进犯外,骑兵16师与反动地方武装战斗80余次,平均9天一次战斗,最长一次追击连续9天9夜。经过硝烟和战火的锤炼,骑兵16师在胜利完成保卫锡察根据地的任务,撤出锡察草原时,已经成为一支骁勇善战,令敌闻风丧胆的草原铁骑。
从参加平津战役到察北剿匪
1948年7月初,骑兵16师进行了短期整训,补充了人员、马匹和装备,根据内蒙古党委的指示,“内蒙古自卫军骑兵16师”改称为“内蒙古骑兵16师”。7月中旬,16师奉命进入察北地区,与察北骑兵3师、内蒙古骑兵11师协同作战,积极出击,牵制住察北敌人,并相继解放了敌人占踞的多座县城。
这时,辽沈战役激战正酣,华北解放军为了牵制敌军主力,不使其出关,隔断华北、东北敌军的联系,频繁出击,并于7月末开始进行察绥战役的准备。在进入察北前,16师进行整编,整编后全师编为两个团,7月30日,16师与察北3师协同,攻打了高山堡,以很少的伤亡,取得了歼敌800多人的胜利。
1948年冬,平津战役打响。在这次战役中,内蒙古骑兵16师奉命和内蒙古骑兵11师、察北骑兵3师相互配合,进攻敌人盘踞的张北、宝昌、康保、商都等重镇,进而解放全部察北地区,从北面堵截敌军窜入草地或西进绥远。
16师接受任务后,先打宝昌之敌,11月中旬全师集结在张盖湾一带。正在这时,接到内蒙古军区电示:由东北沈阳逃窜出来的苏和巴特尔匪部,已窜到锡察盟地区,部队立即北返贝子庙,截击这股敌人。就在16师整装待发准备北返之际,叛匪胡图林嘎、温盖等残部两千余人突然窜到骆驼山、羊群滩一带,距我先头部队61团只有两三公里。
16师一方面报告上级,另一方面立即向敌人出击。敌军突遭攻击,开始全线崩溃。部队一直追了十多公里,敌人逃进宝昌,才结束战斗。之后,16师马不停蹄,重返草地,截击苏和巴特尔匪部。在击溃苏和巴特尔匪部后,为配合南线我军解放张家口,16师又挥师向南,一举解放了宝昌。12月24日,晋察冀部队解放了华北重要城市张家口,从张家口逃出的一股敌人会同宝昌、康保、张北等地残匪向西狂逃。追击中,16师又收复了康保。至此,察北地区及锡察全境解放。
16师在康保休整了近一个月,接着又投入了绥北战役。此次战役共进行了4次战斗。第1次是西河子战斗;第2次是乌兰花战斗;第3次是二分子战斗;第4次是召河战斗。绥北战役从1949年2月12日开始,至27日结束,历时15天,歼灭俘虏了敌骑兵12旅,骑1总队,骑3总队,新骑1旅,省骑兵保安团及各县保警团队,共约1万多乌合之众。
1949年4月,16师接到参加解放大同的战斗任务。当部队到达大同外围时,大同守敌在我军强大军事压力下,于5月1日向我军投诚。16师旋即奉命由大同经丰镇,进至集宁的玫瑰营子休整。5月,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内蒙古骑兵16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5师”,在玫瑰营子,全师指战员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挺进鄂尔多斯
伊克昭盟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当时全盟共有七旗二县一个处(桃力民组训处)。人口约30多万,其中蒙古族约10万人。早在大革命时期,我党就开展了伊盟地区的工作,特别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设置了内蒙古工委,负责内蒙古地区的工作。在绥远“九一九”和平起义前,在伊东、伊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有近千人武装。
正因为我党在伊盟有很大影响,所以国民党反动派也特别注意伊盟地区。他们一方面在伊盟派驻大量的反动军队,建立保甲制度,发展特务组织;另一方面又大肆勾结,扶植封建上层,挑拨民族关系,加紧对各族人民进行镇压。各旗的封建王公为维护其封建统治,都设有保安司令部,掌握反动武装。这些反动武装少则三五百人,多则近千人。七个旗就有七个保安司令部,此外还有4个警备司令部或长官公署,东胜、桃力民、达拉特旗还设有治安司令部。各种司令部就有14个,团的番号就有30多个,还不包括国民党驻伊盟的正规部队。这些反动军队,有的既为封建王公看家护院,又死心塌地效忠于国民党反动派。
为了迅速剿灭国民党残余匪徒,加快伊盟地区的解放区化和起义部队的解放军化,上级决定骑5师进入伊盟地区。接受任务后,全师于1950年1月中旬从玫瑰营子出发,行军700余里,于2月12日进入伊盟。
3月中旬,绥远省军区批准组成剿匪联防指挥部。参加剿匪的部队有骑兵13团、14团及伊盟军区骑兵1支队、2支队、4支队和步兵3支队。另外,还有榆林军分区的两个步兵团。联防指挥部首先要剿灭的是乌审旗奇玉山匪帮。
奇玉山曾任国民党伊盟警备司令部司令。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把他列为团结争取的对象,但他阳奉阴违,一有风吹草动,就露出反动嘴脸,就在绥远和平起义后,他又带领700余人,杀害我党干部,发动武装叛乱。
4月1日,我剿匪部队兵分两路,向奇玉山的老巢乌审旗王府发起攻击,抵抗失败后,匪帮化整为零,向毛乌素沙漠深处逃窜。我军随即也以连、排为单位追缴顽匪。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清剿,长期盘踞在伊盟的反动王公贵族武装、国民党反动地方武装和流窜到伊盟的大小土匪基本被剿灭,剿匪战斗胜利结束。
1950年6月,15团奉命进入大青山,同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剿灭了达拉特叛匪郭保达部。11月,13团在百眼井消灭了伊盟地区最后一股叛匪刘宝才部。 为了彻底根除伊盟地区的匪患,骑兵15团于1951年4月进入杭锦旗、鄂托克旗、乌审旗,继续搜剿散匪,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经过两个多月的斗争,骑兵15团胜利地完成了清剿散匪和收缴武器的任务。
1950年6月,骑5师和伊盟军区两个单位合并,组成伊克昭盟军分区,并保留骑5师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