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档案馆中的一本铅印小册子
中央档案馆珍藏着一本《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的铅印小册子,它是中共“二大”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也是建党时期党的代表大会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铅印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封面写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的字样,内容保存完整,包含了中共“二大”通过的十个文件,即:《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关于议会行动》、《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关于少年运动问题》、《关于妇女运动》、《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小册子封面盖有收藏章:“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
“二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一部党章。《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决议案》中明确提出党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和“一切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政策。“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对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策略、原则、方针、步骤作了详细说明,是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的起源。“一大”党纲曾做出不与任何政党结盟的决定,一年以后的中国共产党有了很大的转变,而且在稍后的西湖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形式,国共合作政策对大革命形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二大”通过了加入第三国际的决定,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影响重大。“二大”高度重视领导工人运动,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通过了关于工会运动的决议,推动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二大”同样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关于少年运动(即今天的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的决议。这些对后来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以上情况及其他档案资料,可以作如下判断: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结束后,中央领导机构按照规定,将大会通过的章程和9个决议案送给莫斯科的共产国际,由此有了文献的俄文稿;与此同时,还铅印了小册子,分发给党内的有关人员。没有参加中共二大的陈公博得到一本,赴美以后将其翻译成英文并附在了自己的论文里,由此有了文献的英文稿;而张静泉也获得一本。张静泉,浙江宁波人,1921年参加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半年后便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早期全国21名工人党员之一,曾分别用张静泉、张人亚两个身份在上海公开活动。1928年冬,张静泉奉命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行前,他回到霞浦老家,将一大批革命书刊和党的会议文件交与父亲保管。1932年,张静泉积劳成疾,因公殉职。全国解放后,张静泉的父亲将妥善保存的资料上交给上海人民政府。
1950年与1951年,政务院(现在的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分别发布了“征集革命文物办法”和“关于收集党史资料的通知”。根据上述文件精神,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将部分重要的文献上交中央档案馆,其中就包括张静泉保存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案》。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大会宣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一大”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三份文件。然而这三份重要文献,当时都没有保存下来。直到50多年后,研究者才分别在美国哥伦比亚图书馆与共产国际归还的档案中发现两个文献的英文稿与俄文稿。
中共“一大”是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下秘密召开的,会后,没有公开发表消息与宣言,在内部刊物上也没有相关报道。因此,当时的中国,只有极少的党员知道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而在社会上没有引起任何反响。中共“二大”汲取了“一大”的教训,加强宣传工作,不但发表了大会宣言,而且还铅印了含有大会所有决议案的小册子。小册子印制数量极为有限,发给相关党员,张静泉也得到一本,并保留下来。由于缺乏必要的档案资料,对中共“一大”的研究也长期处于朦胧状态。直到1980年,邵维正先生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期与出席人数的考证》一文,对“一大”的研究才有突破性的进展。与“一大”不同的是,“二大”通过的所有正式文件都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上交到中央档案馆。1965年,增补版的《中共中央文件汇编》首次收录了“二大”的文献,一般的读者都可以在图书馆里查到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