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的今天,辅德里625号(今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在一幢饰有“腾蛟起凤”四个字的石库门民居前,一位年轻的女子哄着襁褓中的女儿,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不时警惕地注意着弄堂里往来的行人。屋子内,12位年轻人正在慷慨激昂地讨论着时局及对策——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帷幕随之拉开。接下来的几天里,为了逃避追捕,他们几易会址,最终起草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一系列文件。
日前,晨报记者走访精致的二大会址纪念馆,再次重温90年前惊心动魄的“建党伟业”。
忆当年
“会务王”抱着女儿望风
在车水马龙的延中绿地附近,一片翠绿的小树林中,掩映着一座已有近百年历史的石库门房子“李公馆”,这是时任中共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和新婚妻王会悟在上海租界的寓所。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方面介绍,1922年7月16日,12名党代表代表着全党195名党员,在上海召开了中共二大会议,会议一共举行了8天,召开了3次全体会议。
走进二大会址纪念馆,当年二大召开的情形就历历再现:在作为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处的“李公馆”客堂里,摆放着一张桌子和12把椅子,还原了当年开会时的场景。二楼卧室兼办公室,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家地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编辑部,灶间柴禾堆里还藏着一本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李公馆”一楼虽小,前门、后门却都可通行,便于紧急情况下快速撤离。特别是屋外,在一大和二大会议中都做了很多会务工作的王会悟,还发挥了重要的掩护作用,开会时,她就抱着刚出生的大女儿李心田在门口“站岗”。
育新人
吸引白领和青少年参观
“中共二大在党的创建过程起了重要作用,与中共一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杨嫣说,七个“第一”决定了其在党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2002年6月30日,修缮后的二大会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无数参观者继一大会址之后,在上海的又一个“红色朝圣”之地。为了方便参观者,在二大召开90周年之际,从6月29日到7月31日,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之间还开通了免费直通车,通过连续参观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可以完整地了解。在直通车开通首日,就创下1355人次的参观纪录。“我参加同学聚会,一些同学谈论的是名牌、车子、房子,还有些人会总是说起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虽然现代人的价值观趋于多元,我们无法做到让每一个人都信仰共产主义,但是作为革命纪念馆的‘传承人’,有义务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启示大家静下心来思考些东西。”杨嫣说,二大会址纪念馆所在的静安区聚集了上海大量优秀的白领,纪念馆主要就是为吸引白领和青少年。
目前,二大会址纪念馆推出“菜单式服务”,让观众在参观二大会址纪念馆之余,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看一场红色电影、听一堂特殊党课或者开一次讲座交流。此外,还向社会各界提供免费送展上门的服务,通过精心的设计,把二大会址中的精品红色资源、展品带到各区县单位,成为传播建党精神的“流动展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