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浮雕
2011年7月1日、10月10日,我们先后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这两个重大纪念日,蕴含着20世纪上半叶相继爆发的两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进入20世纪第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事件,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全面推进了辛亥革命未竟的事业,进而实现了彻底的民族解放,完成了社会制度的实质性变革,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前后相继的两次伟大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余年中国革命史,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而辛亥革命则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它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我们在充分肯定辛亥革命重大意义的同时,还要看到这场革命没有改变近代以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继之而起的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其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在中华大地上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互相承接。前者为后者奠定了社会、阶级、理论和干部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二、领导两次革命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诞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它们“两个互相关联又互相对立的阶级”,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双生子”。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它们相继登上革命的舞台,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动力而又有某种先天不足。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等各个阶级党派,纷纷探索救国的出路,但都没有成功,时势把资产阶级推上了革命舞台。辛亥革命解放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所束缚的生产力,为民族资本发展带来一个短暂的黄金时期;同时也为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带来了重要契机,使中国近代产业工人既有量的突变,又有质的飞跃,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严重压迫,中国无产阶级是革命中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它刚开始登上革命舞台,就在本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因而它也是最有觉悟、最有组织的阶级;同时由于其构成是破产农民出身占多数,因而它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它能够担当领导及推进中国革命的重任,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广泛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资产阶级未竟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三、领导中国革命的两大政党
近代以来尤其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产生了无数政党派别,仅民初出现的政治党团就有300多个,它们纷纷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登场亮相,但大多昙花一现,流星闪烁。其中历经风雨考验、大有作为、影响最大者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8月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民国建立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二次革命”期间组建中华革命党;五四运动后,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但仍未能改变一盘散沙、软弱无力的状况。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接受列宁领导的俄共(布)、共产国际和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再度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经过辛亥革命后十年风雨涤荡,无产阶级成长壮大登上革命舞台;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抱负和夙愿。
中共老一代革命家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都曾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一大批共产党人都曾受到辛亥革命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掀起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风暴。
四、孙中山、毛泽东,“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孙中山、毛泽东,是20世纪上半叶站在时代前列、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两位领袖人物。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主义者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对孙中山非常敬重,称他为“伟大的革命家”,“中国革命先行者”,“从孙中山先生开始,才有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事业中,他继承、发展并超越了孙中山未竟的革命事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五、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理论
一个革命政党要想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是三民主义,即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其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发展并取得胜利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在中国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又适时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毛泽东评价新三民主义,是实现民族解放、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发展,是孙中山先生的大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