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渡纪念碑
胡敬华(白衣者)、与2006年步行长征路夏桂林(背军号者)在看夏桂林的《我的长征记》2006年胡敬华帮助架设浮桥的图片
太平渡纪念馆前的雕塑
到太平渡学习的团队
在四川古蔺县太平镇的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经常义务为参观者讲解红军故事、传唱船工号子,不时赢来一阵阵掌声,他就是红军后代胡敬华。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太平渡是红军四渡赤水二渡、四渡的主要渡口,是胜利之渡。从太平渡二渡赤水后,在5天内取桐梓县、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消灭敌人2个师又8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从太平渡四渡赤水后,红军南渡乌江,随即兵临贵阳,调出滇军;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5月9日全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圈,取得了四渡赤水战役的伟大胜利。
胡敬华的父亲胡云清,1910年生于江西宁都黄陂镇,1929年在宁都参军的,在1935年1月29日贵州土城青杠坡战役受伤,他拖着受伤的腿随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来伤口化脓,不得已在二渡太平渡后,红军部队留下他,给了他3个银元养伤,他后来也确实发挥了一个红军战士的先锋作用,至今还保留着这3个银元,他是一颗“散落的红星”,曾经做过生产队的队长,上世纪50年代去世。这样留下的红军在太平镇有5个,这些红军战士做到了播种机的种子作用。流淌着红色血液的胡敬华在父亲和其他流落红军的耳濡目染下,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己任,为传承长征文化做了许多事情,2006年CCTV《我的长征》26名队员到太平渡,胡敬华免费为队员提供船只,在赤水河上搭建浮桥。现在虽然70多岁了,还免费为各地到太平渡参观学习的团队讲解红军的故事、长征的故事。
太平渡管理处副处长徐长安说,为了讲好长征故事,讲好红军故事,我们管理处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充分利用陈列馆的展陈,这里比较集中的介绍了四渡赤水的过程和涉及到的红色故事;第二是充分利用好留下的红军驻地遗旧址,比如毛主席的住处,红三军团、九军团的住处、总司令部旧址、总政治部旧址、炊事房旧址、红军银行旧址、机要处旧址、临时医院旧址等,扩展了一些内容,比如在毛主席的住地旧址布展为毛泽东四渡赤水纪念馆,在机要室旧址布展为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机要工作陈列馆;第三是把太平渡的历史文化加进去,太平渡过去是川盐入黔的地方,商业很发达的,因此我们融入盐文化、酒文化、航运文化等。第四是我们组织了一些红军的后代来讲述红军的故事,这些老同志讲述红军故事很有感染力,听众也很容易接受。我们已经把红军后代讲故事作为四渡赤水干部学院党性教育的重要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