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的“跟着团长打县城”沉浸式影视体验项目火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想体验一把像电视剧《亮剑》中“攻打平安县城”一样的剧情,以至于10月12日该景区发布了次日限流的公告,保障游客的游览安全和游玩体验。
近年来,国内红色旅游市场一片红火景象,《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显示,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已突破20亿人次。
火热的红色课堂
当前,红色旅游目的地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全国各红色旅游景点不断依托已有历史资源,结合科技和传媒工具,形成自己独特的宣传教育特色和创新点。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注重打造宣教队伍,传播优质二次创作内容,将受众按其不同特点区分开来设置多元的活动。
军博的新媒体传播覆盖渠道广,内容形式年轻活泼,已基本构建起以“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为宗旨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在多个年轻人聚集的内容平台上发布。
大学生周舟热爱军事历史和武器知识,得知军博开通新媒体账号后第一时间就去关注了。“大部分视频都是3-5分钟,适合放松时点开看。视频里的老师专业素养都很高,讲解深入浅出,也会穿插一些武器背后的故事,很有意思,我尤其喜欢杨南镇老师。”周舟说。
数字化转型、云端参观和线下体验相结合也是如今许多红色景点探索的宣教手段。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打造了“数字一大”元宇宙服务矩阵,通过App小程序、VR端、大屏端展现依据现实建模转化的数字展陈、数字藏品,带领参与者进行数字党建等体验。
其中,“数字一大·大空间VR沉浸式体验展”通过多幕情境叙事,运用VR独特的视听语言及体验,让观众穿越回20世纪初的上海,“见证”中共一大会议召开,亲历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重走荣耀信仰的“初心之旅”,感受革命先辈的豪情与壮志。上海网友陈松杰体验后感叹,课本里的文字都变成了身临其境的震撼场景,强烈地调动了他的感情。
此外,各景点、地区也在致力于红色剧目的创作、演出等工作,均获得了良好反响,产生了教育、感染效果。
2021年出品的大型红色历史剧目《重庆·1949》,讲述了解放前夕的重庆,不同主人公对理想的抉择与追求。其舞美布景运用实景搭建、裸眼3D动态全景音画、智能灯光以及独特的剧院和舞台表现形式——舞台和观众席由5个可360度旋转的圆环组成,其中1、2、3环为核心表演及布景区域,4、5环既是舞台也是观众席,演艺空间与观演空间交相穿插。
该剧总出品人宋晓平介绍,剧目亮点在于观众与演出融为一体,亲临其境参与到演出中。70分钟的演出时间里,观众席360度旋转,观众仿佛置身一个永不停歇的钟表盘上,随着人物的命运与时间赛跑,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复杂、严酷、悲壮的氛围与坚定理想信念间的强烈碰撞。
此外,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推出沉浸式史诗剧《红岩红》和情景式体验剧《黎明之前》,融合三维投影映射、全息投影等技术,再现英烈狱中不屈的精神与坚定的信仰,吸引了青年观众的目光。
火热的振兴之路
对乡村红色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有利于促进乡村政治、经济、生态、文化、人才等方面的发展,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培育优质乡村人才,营造“红绿交融”的生态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进程。
江西省吉安市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完善了交通管网,开通了高铁吉安西站至井冈山景区的红色旅游直通巴士。在此基础上,吉安市统筹发展了红色研学、红色培训、红色旅游等产业。其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吉安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1749.1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163.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百分之11.60、百分之15.31。
位于大别山深处的河南新县是当年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近年来,新县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和“山水红城、健康新县”定位,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目前以红色为引领的全域旅游已发展为新县的支柱产业。山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全县百分之八十四的群众在红色旅游发展各环节受益。
为这把火添怎样的柴
10月15日至1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主办,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承办,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协办的2024年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重庆开班。来自全国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红色旅游工作分管负责人、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红色旅游景区、行业协会负责人等120余人参加培训。
开班仪式上,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一级巡视员宋奇慧表示,就顶层工作而言,改革、财政、交通、林草、商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应当加强,从多方面制定扶持政策,以形成合力。
其次要加强红色旅游规范管理。包括规范对红色景点的低质量、方向错误的解说和二次创作及其传播;杜绝破坏环境、侵占农田、铺张浪费、娱乐化、庸俗化、过度商业化等使红色旅游目的地失去原有历史氛围和底色的发展模式。
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建设工作也需把握好“有机融合”和“简单冠名”的区别,杜绝在宣传报道和产品包装时,将产品业态贴以“红色”标签,人为制造、生搬硬套红色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