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镇四处普查红军遗址、走访红军老人、记录整理长江镇红色文化史料......肖生奎,一位近34年的老党员,生于长于仁化县革命老区长江镇,获得韶关市2022年第二季度“韶关好人”称号。肖生奎自1985年8月参加工作起,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此外还通过自学、函授刊授提升思想品质和工作技能,长年累月的读书、走访,为他持续深入挖掘长江镇红色文化历史,为传承保护红色文化遗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工作技能。
聆听红色事迹 留存红色种子
仁化县革命老区长江镇,这是一座充满红色记忆的小镇。
红军游击队根据地设在凌溪村中共五岭地委,曾为解放华南地区作出重大贡献;1932年4月25日晚至5月4日,长江镇中山公园是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临时指挥部......红军足迹遍布长江镇各村落,更有不少老红军站战士留在镇墟生活。
肖生奎从5岁开始,就常听奶奶、伯父们讲红军游击队在长江镇的故事。成年后,肖生奎一有时间便去拜访身边尚健在的老红军战士,还有志愿者老兵、交通员、游击队员等,静听他们当年的经历。
这些老红军战士们的执着信念,促使肖生奎心中暗暗许下对老红军们的承诺,将排除万难挖掘寻访红色故事,如实记录、整理、保存这些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故事。
追寻红色足迹 记录红色故事
1985年,毕业后的肖生奎分配到基层派出所工作。肖生奎在工作之余,跋山涉水走访各个村落,向年长的老者打探这些流传于民间的红军故事,并将收集的信息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每当夜幕降临,他便翻开这些采访录,将村民口述的红军故事,按照红军经过长江镇的时间线,通过各种资料核查还原故事的真实性。
2017年3月,肖生奎从镇城监队调往长江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他更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与红色遗址的传承与保护工作。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肖生奎经大量资料查阅,系统整理了红军长征经过长江的路线图,核实了红军在长江镇的征粮点、征购药品点,以及红军桥、红军哨卡、红军长征宿营地和红军伤病员疗伤点。
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的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中,当时年近60岁的肖生奎亲自登山调查核实无名红军烈士墓,并做好卫星定位、拍照、事迹编写工作,其间共普查出无名红军烈士墓16处、红军井5口,战斗遗址7处,挖掘整理红色故事30多篇、达10万多字。
他将自己所有的资料进行汇总并加以整理,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些资料均归档发表、或编入《仁化文史》《红军与仁化》《韶关市革命遗址通览》等红色书刊,为仁化县本土的红色资源抢救挖掘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革命前辈有交代,对后人传承发扬有交托,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牢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让红军精神之光代代相传。”肖生奎秉持这样的信念,肖生奎在无数个漫漫长夜,收录一个又一个温暖感人的红军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军精神
2021年8月23日,在长江镇中山公园革命烈士碑遗址,肖生奎作为“小蜜蜂”志愿者向当地群众干部,以及暑假返乡的大学生讲述了生活在长江镇的老红军萧昌和的革命故事,作为这段红色故事的倾诉者和记录者,他的宣讲也感染了身边的群众。参观的学生们纷纷表示,“在这些红色遗址前,我们能感受到革命烈士的伟大,却也低估了他们的伟大。”
中山大学历史系到凌溪村革命遗址开展调研工作,肖生奎进行讲解工作。仁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肖生奎在文化站工作5年零1个月,深入机关学校团体讲红色该是达60多场,听众达到8000人次。同时,他在省市县各种报刊发表各类体裁的红色文章共20万字。还原了长江镇陈欧村日头河10名红军战士英勇壮烈牺牲的历史史实,文稿被《韶关市革命遗址通览》及省专业部门确认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