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采访之后,我们又匆匆地上路了,因为晚上九点我们要赶回重庆机场,经北京转机,次日一早就要飞回大连。在不到5个小时的时间里还要去完成最后一位雷锋同班战友张兴吉的采访,时间非常紧巴。他居住在距离艾綦福老人家所在镇的200多公里以外的南充市,在车里与来綦恩老人告别时真有一种“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在遐想着与张兴吉老班长的会面。
到达南充时已是下午5点多钟了,张兴吉老人早早地就在南充市邮电局
那里等候了,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能在路边对老人家进行“街访”了,时间也只能尽量缩短。他有些过意不去,再三请我们到他家里坐客,当我们讲情原委才顺我们的便了。
雷锋一入伍就被分配到四班,那时候张兴吉就已经是班长了,后来雷锋因表现突出,很快就被提为副班长,他俩搭档了一阵子。在部队开展的“两忆三查”活动中,雷锋因苦大仇深,忆苦思甜时就成了部队的骨干,在做好人好事方面雷锋又特别突出,很快就成了全军的标兵,并被破格提拔为副班长。雷锋在部队的成长很快,为了锻炼雷锋,就把张兴吉从四班调到了其他班当班长,把四班的班长位置空了出来,有意识的锻炼雷锋,由雷锋这个副班长代理班长。雷锋的组织能力很强,在考察了一段时间,雷锋就被正式任命为四班班长了。那时大家都很佩服也很羡慕雷锋,认为雷锋进步得真快。
张兴吉介绍说,雷锋是个非常全面的人,各方面表现的都非常出众,最大的特点是喜欢读书学习,进步的非常快。雷锋当兵前在工作岗位上就是个出类拔萃的人,在迎新兵大会上新兵代表发言的就是雷锋。他个子较矮,活泼可爱,总是乐观的笑嘻嘻的,加上他喜欢助人为乐,经常做好事,在团里很有知名度。后来军区和总部树他的时候,大家都很服气。雷锋做的事情都是些平凡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往往是其他人司空见惯却没有去认真做的事情,雷锋却始终如一的不厌其烦的做着这些“小事”,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始终如一,持之以恒。现在我们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其实雷锋那时就是做着这些决定成败的细小事情。所以雷锋生前,《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重要媒体都大篇幅的介绍过雷锋事迹。
雷锋牺牲后,四班被命名为“雷锋班”,所在连被命名为“雷锋连”。为了加强雷锋班的力量,团里又将张兴吉调回四班任命名后的“雷锋班”的第一任班长。这是一个重要的岗位,是团党委在全团范围里反复筛选后做出的决定。可见,当时组织上对张兴吉是多么的信任。也正是这个第一任“雷锋班”班长的头衔,给了张兴吉很多的荣誉和压力,他肩负着“全军第一班”的重任,肩负着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的使命,背负着全军、全国人民的期望。也是这一特殊职务,奠定了他一生中的特殊使命:为发扬雷锋精神而战斗!
张兴吉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始终如一的为完成这一使命而奋斗着。他没有辜负党的重托,没有让战友们失望,他为雷锋班争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为光大雷锋精神,做出了毕生的努力。作为“雷锋班”的第一任班长,他的名字大家并不生疏,因为雷锋班的历任班长经常有这样那样的活动,张兴吉老同志也可谓是一名很知名的雷锋式战士了,他在南充和四川为传播雷锋精神,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也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多次表彰,尽管老人家已是七十岁的人了,但他仍在为能在四川或南充市建一座雷锋纪念馆的事而奔波,他用自己的钱收集和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就是苦于没有馆舍。他有这个愿望已经多年了,也曾得到南充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他还在坚持努力着,他非常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能够实现这一夙愿。老人是想通过在四川为雷锋建纪念馆的方式能让雷锋精神在他的家乡彻底扎下根,让更多的人能够真真切切地去了解雷锋,走进雷锋,为此他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