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之家”要赡养50名老军人军烈属
“保家卫国尽忠孝,忠臣孝子人人敬。”昨日常玉珍指着这副贴在“军人之家”的对联告诉记者,“这上联是写给老功臣的,是说他们为国家付出了;下联是写给我们自己的,是老功臣们的付出才让我们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必须敬重并回报他们,必须的!”
2月20日的一则“寻人启事”,又一次让人们见识了常玉珍的爱心,在这则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启事中说:唐山常记公益生态园“军人之家”已经落成,从即日起“军人之家”开始寻找50名生活上有困难的老军人及军烈属,准备进行赡养。
常记公益生态园“军人之家”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丰润区邱庄水库边,自然环境清新宜人,每个住室都添置了高档的木质家具以及包括彩电在内的各种生活用品。
这次“寻人”,常玉珍计划在“军人之家”赡养曾参加过抗日、解放、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军人,和平年代里60岁以上的生活困难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以及生活困难的军烈属50名。
入住的老军人及军烈属不分城市农村户口,无儿无女生活特困者优先,被赡养者在常记功臣幸福院和常记公益生态园轮流居住,其吃、穿、住、养老送终所需费用全部由“常记”承担。
十数年拥军满腔热情
1978年常玉珍辞去公职,拿出家里的5公斤黄豆做起了早点生意,10年间,她的买卖从地摊做到了商店,后来就有了自己的常记商场,积累了数以千万计的资产。致富后她选择了回报。
十多年前,常玉珍投资460万元建起常记功臣幸福院和老区孤儿村,先后赡养86名老功臣,又在迁西大黑汀水库旁建立了1900平方米的常记功臣疗养院军人度假村,无偿接待老红军、伤残军人和现役军人度假、疗养。
一次聊天,常玉珍听说老人们大多没有到过北京,没有见过天安门,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定要让这些打天下的共和国功臣亲眼看看天安门。”2006年,常玉珍组织了160多位复转老军人去北京参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时,常玉珍又组织100多位复转老军人去北京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天安门。
怀着对军人的特殊情感,常玉珍倾尽家财,历时10年,搜集了反映革命历史的相关图片2600张、实物660件,建成16000平方米的爱国主义教育展馆。目前接待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军队和社会各界参观者20万人次。
2009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常玉珍有个新打算:筹资建一座战友纪念碑,让大家铭记为国家和军队建设作出过贡献的那些革命功臣和那段壮烈历史;在市内建一个烈士蜡像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数次为老功臣举办婚礼
在“常记功臣幸福院”,老功臣们吃饭有餐厅,洗澡有浴室,休闲有娱乐室,但在这个衣食无忧的幸福港湾似乎还缺少点“家”的感觉。
这些老功臣大都没结过婚,为弥补老人们的遗憾,让他们享受到“家”的温暖,常玉珍允诺:只要跟老功臣结婚,负责养老送终,跟老功臣一样待遇。
2001年,“女儿”常玉珍先后两次为14位年过古稀的“功臣老爸”公开征婚。一时间,许多老年妇女前来相亲。“一辈子穷得没媳妇,说来来了这么多,老眼昏花挑不过来啦!”张玉田和王志才乐得合不拢嘴。婚期定在5月13日,眼看日期要到了,王志才突然病倒,高烧不退。“老闺女,我的事儿就别操心了,”话说得很绝望,常玉珍心头一震,一时没说出话来。
王志才相中的李桂花也心里一沉:“老王的病万一好不了,我俩的婚礼还办不办?”常玉珍带着哭腔找到李桂花:“您能不能配合我,配合大夫,给他一些精神上的力量,把他救过来。这可是有功的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