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来的同志”,对大家说:“太行山的同志很辛苦,到了延安就可以挤出时间多学习文化,将来就可以在和平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她对毛主席的第一印象是,他很和蔼可亲。在延安的日子,她们每天上半天学习文化,下半天工作。
刘银芝说,她和毛主席住对门,经常能够见到毛主席。只要在路上碰到了,毛主席微笑着就会点点头或挥挥手“打招呼”。大女儿刘生延在延安出生。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她抱着孩子在路上碰见了毛主席,毛主席对她说:“一定要把孩子带好,把革命的后代一定要带好!”
她在枪声中生下二女儿
刘银芝两个女儿在延安出生,大女儿取名“生延”、二女儿取名“生安”,两个名字中的后两个字合起来为“延安”。两个儿子在西安出生,大儿子取名“长安”、二儿子取名“和平”。
刘银芝老人回忆说,二女儿刘生安1947年出生时,是在敌人的枪声中出生的。当年10月,敌人的部队围剿延安,马上临产的她跑到山林里的时候,孩子降生了,她脱了一条军裤把孩子包了起来。枪声越来越密集,敌人越来越近,她把孩子藏进草丛里,用树叶盖住,自己单身继续往远离敌人的方向跑。敌人撤离后,才跑回原地,找到了孩子。孩子也真争气,当时竟然没有大声哭泣。
她在居委会义务工作27年
采访得知,刘银芝和丈夫1950年随部队来到西安,在解放军西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工作。刘银芝1954年转业,丈夫刘明文则是1955年。丈夫转业后被分配到省农业厅工作,当时家里有4个孩子,为了支持丈夫工作,刘银芝没有再上班工作。1958年,丈夫调动到设在咸阳市的陕西省拖拉机厂(现咸阳市电子材料厂),十天半个月才能回西安一回。但是,刘银芝一边在家照看4个孩子,一边挤出时间参加居委会工作。从1957年到1984年,先后担任过莲湖区人民陪审员、人大代表和青年路西段居委会治安委员、主任、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一干就是27年,但没有领取过分文报酬。
她教育儿女遵纪守法
刘银芝、刘明文夫妇一直教育儿女要热爱祖国、热爱党,大公无私,遵纪守法、努力工作,勤俭节约。她最感到欣慰的是,4个儿女不是党员就是先进职工。一直以来,全家老老少少,平平安安,和和睦睦。
92岁的刘银芝老人如今住在西安市莲湖区药王洞一栋1984年建设的6层楼房里,居住面积70平方米,和小儿子一家3口同住。儿孙很孝顺,但92岁高龄的老人每天早上仍坚持起床为儿孙做早饭。老人坚持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儿子刘和平的话说,就是“看《新闻联播》雷打不动!”。老人现在每个月领取各种补助400多元,但遇到邻居谁家有困难,遇到救灾捐款,老人总是带头捐献十块八块的,表达爱心。她总是说:“我是党员,要带头!”
她想念当年的老战友
刘银芝老人至今珍藏着4枚纪念章。老人说,这是她留给儿女最为珍贵的遗产。
记者看到,纪念章有:1950年的“华北解放纪念”、“解放西北纪念”和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给刘银芝老人“人民功臣”纪念章。另外一枚则是1954年2月17日的“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的纪念章。
采访中,刘银芝老人一再说,从1937年在山西省左权县参加革命工作,到1939年参加八路军129师纺织厂转战太行山,再从1944年到1947年在延安联防后勤部,六七十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自己越来越想念当年的老战友、老领导。特别想念的是当年在太行山里那13名129师纺织厂的姐妹,很想知道,她们中谁还活着。如果能见上一面,自己就安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