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德老人修建的纪念碑 通讯员 徐志华 摄
华龙网-重庆商报8月29日报道
“有了纪念馆,烈士们的事迹就会世代流传下去。”家住重庆开县南门镇莲池村的68岁老汉刘英德拿出全部积蓄,用一年半时间亲自修建了一座烈士纪念馆,用于纪念开县烈士颜昌豪、冉思源。目前,纪念馆的主体工程已完成,对外开放2个月来,吸引了上万名游客来参观。刘英德自费修建烈士纪念馆的事迹,也在当地传为佳话。
每天上百人前来参观悼念
“颜昌豪冉思源烈士纪念馆”位于开县南门镇莲池村一个名叫大寨的地方。馆内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一座高6米、呈六棱形的白色纪念塔。塔体正中的“颜昌豪冉思源烈士纪念塔”的红色字样,几公里外清晰可见。
进入纪念馆,穿过一个小长廊,是一间名为“励志堂”的房间,房内挂有烈士生平简介,还有烈士用过的部分遗物。
今年6月17日,是两位烈士被捕60周年的日子,纪念馆也在当天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2个多月来,每天至少有上百人前来参观悼念。目前,已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其中还有不少湖南、贵州的外地游客。
为建馆老汉长期吃稀饭
修建该纪念馆的是开县南门镇莲池村68岁的农民刘英德。刘说,他从小就受烈士事迹的熏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萌生了亲自修建一座烈士纪念馆的想法。去年初,67岁的刘英德开始了纪念馆的修建工作。他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干活,亲自调灰、砌砖。搞过建筑的他包揽了工地上所有的活,经过一年半的时间,纪念馆的主体工程完工,并于2个月前对外开放。
据刘英德的乡邻介绍,为了省钱,工程期间刘一个人住在工地上,长期喝稀饭。乡邻们看不过去了,自发为他提供下饭的咸菜。
女儿拿出八千元支持父亲
“工程期间下起了暴雨,由数百块石头砌成的堡坎三次被冲垮,连乡邻都心凉了,可等雨一停,父亲又开始工作。”刘英德的女儿说,起初她也反对父亲修建纪念馆,但后来慢慢想通了,还拿出8000元支持父亲。
刘英德说,他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了3万元。加上向亲戚朋友借的,投入了4万余元修建纪念馆。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但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
对此,开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杜清平表示,按相关规定,私人修建烈士纪念馆只要不以营利为目的,都是允许的。因此,农民刘英德自费修建纪念馆悼念烈士,并免费对外开放的行为值得提倡。
据《开县地下党斗争史》记载:解放前,颜昌豪、冉思源两位烈士在开县南门镇开展地下工作,1949年6月因叛徒出卖同时被捕,并于当年11月27日在重庆渣滓洞英勇就义。冉思源曾是刘英德的小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