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在1948年太原战役中的唐山籍烈士们,忠骨长眠于离家千百里之外的异乡,时光走过了60年之后,仍有亲人并不甚清楚他们牺牲何方。烈士们静静地安眠于地下,没有亲人祭扫。
山西太原一个叫王艾甫的70岁老人,与河北唐山一个叫张红琢的居民,都先后成为帮助烈士们“寻亲”的人,在两位好心人的接力下,唐山籍烈士们的亲属开始知道那些当年从军的亲人的忠骨埋藏之地。
■从小有英雄情结 要为近20名烈士寻亲
张红琢是唐山市路北区张各庄居民。今年3月份的一天,张红琢在无意间进入到一个名为“中国寻亲网旅游与收藏”的主页,发现这家网站上《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中记载的866名解放军阵亡将士中,有近20名唐山籍的烈士,但近20名烈士的亲属们直到现在也还在寻找他们,毫不清楚太原是这些烈士的忠骨埋藏地。
按照网站提供的联系方法,张红琢联系上了“寻亲发起人”山西老人王艾甫,于是帮助在太原战役中牺牲的唐山籍烈士“寻亲”行动便开始了。
“这些英雄在异地长眠,几十年没有唐山的亲人去看他们,我心里真有点不是滋味。”张红琢说,他从小就有很强烈的“英雄情结”,闲暇时每走到一个地方,他都必定要去当地的烈士陵园或者纪念馆走走,看看,“缅怀先烈和接受革命教育”。
“除了‘英雄情结’,70岁老人王艾甫让我的心灵也感受到很大震撼。”提到王艾甫这个名字,张红琢心里装着一份特别的感动。“我算后知后觉,通过看网上的信息以后我才知道这位老人感人事迹,他散尽家财,用12年时间还在为80多名烈士寻找亲人。”
“我特别敬佩王老,我认为他做的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我也愿意为寻亲做点什么!”很快,一个简单而朴素的想法在张红琢的心里萌生,他要帮助王老寻亲,为唐山籍的近20名烈士找到他们的亲属,以告慰那些为现在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生命的英雄们。
王艾甫老人对张红琢的举动表示称赞,“我的寻亲行动非常需要社会热心人的支持,如果没有你们帮助,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几个月以来,张红琢数不清和王艾甫联系了多少次,他说他是和王老“接力”的人,王老是他的精神源泉。
■为寻亲“出钱出力出工夫”跑遍唐山
张红琢向记者透露,他根本没读过几年书,并直称连键盘打字也不习惯。因此,把近20名唐山籍的烈士从866名阵亡将士中选出,并一一抄记下来,打印成册,着实让他费了一番力气。
张红琢注意到,近20名烈士的籍贯涉及唐山乐亭、玉田、丰润等几个县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张红琢跑遍各县区的民政局及乡办事处,通过各种途径找寻烈士当年轨迹。
“我的寻亲行动技术含量一般,可以概括为三出:出钱、出力、出工夫。”张红琢告诉记者,他每天要上班,只能抓时间、挤时间去跑这事儿,包括出车等一切花销都要靠自费。昨日,张红琢拿出一份路北区民政局出具给他的文件让记者看,“xx县民政局:兹有我区居民张红琢到贵处查询你县在太原牺牲的烈士亲属,请接洽为盼。”在“寻亲”过程中,张红琢说他首先要感谢有关部门对他的支持。
当然,“寻亲”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张红琢曾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最让他感到委屈的一回,曾被一个县的民政局优抚科以故意找麻烦的理由赶出门。每次碰到不愉快的经历时,张红琢总是一笑置之。
烈士登记的地名或是有误,或是因为行政区划调整而变更,也给张红琢的“寻亲”行动带来一些困难。比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