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纪念碑”,这是仅次于华北烈士陵园的河北第二大烈士墓园,为的是纪念30余年来为唐山的解放牺牲的全体烈士,其中有姓名可查的达1.9万余人。
此后,高卫民陆续拍摄了“滦县港北起义纪念馆”,这里是冀东抗日大暴动打响第一枪的所在……还有3座解放战争中留下的丰碑———建昌营烈士纪念碑、滦县陈家营烈士纪念碑、迁安木场口纪念碑。
为尽量找全每一处散落在各地的纪念碑,10年中,高卫民跑遍了唐山、天津、北京、石家庄等地的档案管,参阅了十几万字的史料,从浩瀚地资料堆中,寻找线索。然后,再做实地的考察。他从乐亭出发,依次寻访滦县、滦南、丰南、丰润、玉田、遵化、迁西、迁安等地的乡野。10年来“唐山境内,革命时期烈士纪念碑,基本找全了。”亲戚朋友和原单位同事们被他感动,主动提供车辆和线索,拍摄纪念碑的花费全部为自费,但老伴和女儿都成了高卫民的坚决拥护者,为此,他非常感谢,非常欣慰。
■翻山越岭手被划破还要继续找下去
“每一座纪念碑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每次采风回来,高卫民都心绪难平。
“有些纪念碑、纪念亭管理得很好,已经成为当地进行爱国主意的教育基地。有的却非常难以找到,已被遗忘,甚至被拆除了。”
抗日名将包森位于遵化西山的纪念碑就是一例。“包森1938年到冀东军区副司令员,是打仗很厉害的将领。他曾巧妙活捉日本大佐赤本,这个人是日本天皇的表弟,也是著名的日本女特务川岛芳子的丈夫,一时震动日本朝野。1942年2月17日,他牺牲在遵化境内西山一带。”包森也是电影《平原游击队》中主人公李向阳和《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主人公鲍真的原型。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他的纪念碑在西山上很难找到。
几个月前,听说西山上有包森纪念碑,高卫民和朋友赶赴西山所在的遵化毛家厂。那天天下着小雨,已经76岁高龄的高卫民攀爬在崎岖的山路上,手被树枝划得鲜血直流,转了几个圈都没有找到纪念碑,“周围乡亲谁也说不清具体位置。”直到下午4点,在当地一个铁厂的退伍军人带领下,又走了近2里山路才找到这座纪念碑。
还有丰南的一座纪念碑,在城市改造中拆掉,至今没有复建。高卫民说,还有不少英雄人物,像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洪麟阁、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陈宇寰、冀东抗日联军第15总队长曾生远、冀东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政治部主任杨十三等烈士都未立碑,他们的英雄事迹也不应该被忘记。
而让高卫民欣慰的是,大多数的纪念碑都保存很好,甚至建起小型的纪念园。比如,遵化铁厂镇的甲山纪念塔。当年,在遵化县甲山,冀东12团的228名八路军战士遭到3000余日军包围,他们以死相拼,全部壮烈牺牲。现在,当地人有专人看护纪念碑,修建了碑亭,成为教育基地。还有遵化党峪镇杨家峪纪念碑,迁西魏春波烈士纪念馆……都修整完好。
最近,他又找到了6本新地方志,其中一本上记载着中国军队在兴建潘家口水库工程、引滦入津工程等因公牺牲的烈士纪念碑。“我想,下一个目标,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烈们的纪念碑拍完,为后人留下完整的一段历史。”
高老师说:“每次想到牺牲的战友,我都有一种难言的感觉,我只是想,通过这些照片,作为缅怀烈士的一个平台,不忘历史。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我就心满意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