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十七大代表、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的情景。
初秋时节走进毛泽东故里——湖南韶山市韶山村,放眼望去,百亩湘莲荷叶田,莲香溢远;金黄色的稻谷铺满了整个韶山村,沉甸甸的谷穗迎着初秋的风,在稻田里轻轻摇曳,满目的初秋丰收,绘制着一幅美丽富饶的新农村和谐画卷!
新农村建设带给韶山村民的幸福生活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实惠,过上舒心的日子。”这是十七大代表、韶山村村支书毛雨时经常说的一句话。
记者在韶山村了解到了这样一组数据:200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到了2006年,全村经济总产值达到1.2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3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上升到了7480元。近几年来,韶山村依托特殊的“窗口”地位,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龙头,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特色之路。目前,村里有纪念园、停车场、建筑公司等6家集体企业,年创利300多万元。村民们利用独有的优势,做起了纪念品生意,开起了饭馆,办起了“农家乐”,种起了“祖田米”,腰间的钱袋一天天见长。
如今的韶山村,楼房林立,白墙青瓦,花果满园,道路平坦,村容整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们早已用上了手机、空调、电脑、汽车等高档商品,水泥公路通到每家每户,许多农户用上了沼气、太阳能,连污水、垃圾也是统一排放、统一运送。据统计,这个仅400多户的村子,私家轿车就有45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2004年起,该村投入210万硬化公路23 公里,投资110万修建了山塘和水库。在去年开展的“五改五整三化”中,全村拆除房屋乱搭乱建50多处,灰浆粉刷3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村风气也在日日改变,村民观念在时时更新,村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通过“我是毛主席家乡人,要为毛主席添光彩”、“美德在农家”、“五好家庭”评选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珍惜韶山声誉、维护韶山形象,成为韶山村人的自觉行动。在韶山建设和旅游环境整治中,村民们以大局为重,牺牲个人利益,村干邹忠益、组干毛远来、党员毛明先带头行动,如期拆迁自家房屋;在旅游服务中,村民们热心周到,不拉客宰客,不强买强卖,个体老板毛元辉、毛新辉拾金不昧曾一度传为佳话;邻里之间互帮互爱,蔚然成风,毛明强、毛友明家境困难,村民们纷纷筹款帮他们建房,解决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村民们的婚育观念、消费观念也在悄然转变。“养儿防老”已成过去式,10多户“纯女户”领取了独生证。老人们注重养生,都吃起了保健品。在这里,村民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近年韶山村也先后获得了多块金字招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06年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同时被农业部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一直以来,韶山村有这样的规定: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年享有300元至500元不等的养老金,16岁以下的村民每人每年由村里缴纳100元保险金。对有子女考入大学的村民,分别给予2000元至1万元的奖励。同时,村里每年还拿出1至2万元慰问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照顾他们的生活。全体村民都分享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成果。
党支部班子建设造就了良好民风
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村风、民风有了明显好转,环境有了明显优化,连续三届当选全国党代表的韶山村党总支书毛雨时用几个“明显”概括了近年来韶山村的变化和成就。“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村支两委和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他强调,没有一个好的支村两委班子,没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村上就难形成合力,建设与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近几年来,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