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就在毛泽东逝世31周年纪念日前夕,9月6日晚,近年来置身于军事科学院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毛新宇,在香山脚下的一个茶馆里接受了本报记者长达3个小时的独家专访。这位备受瞩目的伟人后代,坦诚直率地讲述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以及伟人家庭的往事、坚守的家风和对未来的期望。
“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和满足,都来自于真正理解了一位伟人。而他,正是我的爷爷。”在这次前所未有的漫长深入讲述过后,今年37岁的毛新宇以这句话作结。
关于研究
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接受专访之前,其实毛新宇刚回到北京没几天。8月下旬他跑到深圳,担任当地国防教育活动的主讲人。同时已被国内数家高校聘请为教授的他,认为今年是其在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
记者:近年来,你一头扎入对爷爷思想体系的研究之中?
毛新宇:对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研究,我打算作为我一个长期研究的方向,今年是我在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
记者:你大学时是学历史的,后来转到中央党校和军事科学院,这个转变是母亲的意思吗?
毛新宇:我先从历史转到党史,又从党史转到军史。这其中有我学习兴趣的转移,也有母亲的建议和指导。我是在军事科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参的军,当时母亲和我商量,为了开拓我学习党史的眼界,以及尝试新的学习环境,母亲和爱人都动员我入伍,我觉得很有道理,就听从了。
关于个人
唯一嫡孙有着特殊压力
作为伟人的唯一嫡孙,毛新宇从小就生活在无数关注之中。他笑着自诩“久经被采访的沙场”,“这一辈子都和记者脱不了交道”。
记者:你曾经说过,伟人的后代其实不是那么好当的。
毛新宇:(笑)伟人的后代,大家都很关注你,对你抱有很大的期望。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自律。
我觉得自己要承载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和别人有很大的不同。群众对你的期望很高,所以你要创造出一些成绩来,让大家满意。当然,这个过程很艰难,要达到群众的要求,压力也很大。事实上,世界上每个人想出任何一项学术成果,都不简单,都需要一个过程。
我想,可能每个人要实现他的人生价值,都有不同的方法。至于我,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发挥自我价值,利用自己的优势,我也时常在考虑这个问题。
记者:读大学时,应该是你最早感受到外界压力之时?
毛新宇:最早接触记者就是那个时候(笑)。大学时,几乎每天都有同学和老师到我的宿舍去,和我谈论主席的故事,他们的研究热情很高。那时学校里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会”是最红火的,我也常去老师家里做客,他们很喜欢和我交流主席的故事。现在去一些公共场合,经常有人认出我来,要合影、签名,问我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工作状况等。这些我都尽量满足,我知道群众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主席、对毛家的特殊感情。
关于家庭
伟人后代的特殊培养方式
伟人后代的成长和教育方式,到底和寻常人家有什么区别?毛新宇并不回避讲述其中的特殊性。而他更愿意把这种特殊教育方式的因由,归结为自己肩负一种独特的历史使命。
记者:伟人后代、特殊家庭,毛家的教育方式和普通老百姓家庭有什么不同?
毛新宇:我家是一个典型的革命军人家庭,爷爷在我6岁时就去世了,所以很多人都很难想象,我通过什么方式来接触毛泽东思想——母亲让我从背诵爷爷的诗词开始,从5岁就开始背诵,到10多岁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全部背下来。
我几次在学习和工作上的转折,都会和妈妈进行商量,这也许算是一种特殊的成长方式?还有,我从小接受的是革命传统教育,也有机会接触很多老一辈革命家。所以后来我对党史和军史都很熟悉,这和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很有关系。
母亲从很早的时候,就注意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