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这首歌已在祖国大江南北和海内外唱响五十余年,至今不衰。15日晨,这首经典歌曲的作者王莘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9岁。人们都说,王老这一生都在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诞生记
在王莘家有一架古老的钢琴,虽然有些陈旧,但它却是《歌唱祖国》诞生的见证。
“当年《歌唱祖国》就是在这上面创作出来的。这可是老爷子的心肝宝贝。”王莘的夫人王慧芬手抚琴架,一脸深情。
1949年10月1日,王莘到北京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此时的王莘激动得热泪盈眶,并开始构思,如何将心中的感受用音乐表达出来。回到家后,他写了一首又一首,但始终不能满意,他感到这些作品缺乏深层次的东西,无法打动人心,也无法表达那种作为中国人,雄赳赳气昂昂走在天安门广场的心情。
一年之后的9月,王莘来到北京购买乐器,再次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这个时候,广场上已经开始准备迎接建国一周年。城楼上,工人们正在试挂大红灯笼;广场上,少先队员打着腰鼓,喊着口号,准备在国庆那天,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刹那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的旋律涌现在王莘的脑海中。他匆匆赶向火车站,在火车上就迫不及待地做起曲来。“上来一个疯子”,车上所有人都对他的怪异行为感到不解。但他们哪里知道,《歌唱祖国》的初稿就这样诞生了。
《歌唱祖国》一经问世,就广为流行,1951年9月15日正式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它表现出新中国独立、自由、充满朝气的勃勃生机,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赤子情怀,半个多世纪久唱不衰,成为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心里始终装着“爱”
熟悉王莘的人都知道,他心里始终装着“爱”,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1963年,海河流域发生了一场连续7天的特大暴雨,造成一场洪水。为了保护桥梁、铁路,很多人参加抗洪。45岁的王莘自愿加入到抗洪队伍中,教大家学习自编自写的《抗洪之歌》,为同志们鼓劲。
王慧芬老人告诉记者,90年代初期,我们在全国走了很多地方,发现很多青少年因为家境贫困,走上了歧途。这让我们感触很深,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担忧。流行歌曲受到欢迎不是坏事,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开始污染到青少年的心灵。我们觉得,孩子们得不到本应该属于他们的作品,自然会受到成人化作品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从娃娃抓起,好的青少年作品亟待出现。
回到家中,我们决定用我们不多的积蓄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在大家的帮助下,王莘歌曲奖励基金会就这样成立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适合青少年的作品。
一时间,12万首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从全国集中到了基金会。这其中,很多都是孩子们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一些音乐家、作家在我们的倡议下进行挑选、创作,最终选定一百多首,作为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2002年,当王莘得知曲阳、阜平等县有很多山里娃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放弃大学梦时,他再也坐不住了,从此,王莘又赋予了基金会新的内涵:帮助太行山区的贫困孩子上大学。王惠芬用轮椅推着王莘四处奔走筹措资金,最终帮这些山里娃走进了大学校园。此后,帮助山里娃上大学成了王莘音乐创作基金会的重要工作。王莘拖着几近瘫痪的身体,亲临曲阳等地监督每份爱心款的发放,将捐赠的图书和磁带送到学子手中。到目前为止,王莘和他的基金会已帮助几百名贫困山里娃圆了大学梦。
2004年,“非典”使不少人惊惶失措,王莘又召集了40余位词曲作家进行战前动员,组成“王莘抗击非典新歌创作组”,还从家中拿出两万余元,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