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守护烈士英灵,是为了报恩
7月6日,雨丝不断,山路泥泞,84岁的裴麦闹在湿滑的小路上健步如飞。他带着记者去看望那13名无名抗日烈士。他把记者带给他的香蕉摆在墓碑前说:“明天就是‘七七事变’纪念日了,我来看看你们!”
裴麦闹是一位普通的农民,39年前,他承诺把13位无名抗日烈士当作自己的亲人,要看护他们的墓地。这一承诺,就是39年。39年后的今天,裴麦闹已经84岁高龄,他没有违背他的诺言。现在,在13名无名烈士墓地,86株柏树郁郁葱葱,纪念碑巍然高耸,已经成为偃师市府店镇佛光村的“风景”。
62年前的激战
裴麦闹说,他目睹了那场激战。
1945年1月3日早上,当年不满21岁的裴麦闹早上一出门,就看见了满身是霜的八路军。八路军让村民撤到对面的山坡上,因为他们马上就要对盘踞在佛光寺的日军发起攻击了。
据《偃师县志》记载,“佛光峪之战”发生在民国34年(1945年)年初。当时,日军侵占了位于偃师、登封、巩县、伊川、洛阳5县联络枢纽位置的偃师佛光峪,将据点驻扎在古佛光寺(现在的佛光小学,古迹已经不存)。1945年1月2日,由皮定均、徐子荣领导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决定拔掉佛光峪的日军据点。当天晚上,奇袭佛光寺的战斗打响。驻缑氏日军得知佛光寺据点遭到八路军袭击,出动日伪军前去增援。在佛光村北的九龙角,日伪援军遭到预先埋伏在这里的三团官兵的伏击。日伪军多次硬冲,均被英勇的三团战士死死挡住,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三团六连二班的战士表现得特别英勇,他们在阵地前与敌人刀对刀、枪对枪,展开了肉搏战。最后,二班的13位战士在阵地上全部壮烈牺牲。经过一天的战斗,我军取得歼敌200余人的辉煌战果,日军被迫撤掉了佛光寺据点。
裴麦闹回忆说,他亲眼看到日军被八路军打得满地翻滚,狼狈不堪。但由于日军的援兵不断增加,八路军在拔掉佛光寺日军据点后就开始向后山撤离。13名无名烈士是掩护大部队转移的“断后人员”,所以他们的遗体八路军无法处理。
激战结束后,裴麦闹和10多位乡亲含泪收起了13位烈士的遗体,将他们埋在佛光村北一处向阳的山坡上。由于战士们牺牲时没有留下任何能说明他们身份的物品,因此,13位抗日勇士就成了无名烈士,他们的墓地也就成了无名烈士墓。
39年前的承诺
1968年,由于缺乏管护,13位无名烈士墓周围已是荒草一片。经过长时间的风刮雨淋日晒,13位无名烈士的坟堆也已变平。每当上工下工经过烈士墓地,曾经担任过6年多民兵营长的裴麦闹都感到很不是滋味。恰在此时,村里的老农会主席王丰社找到他说:“闹啊,你以后就负责看着咱的烈士墓吧。”裴麦闹立即点了头,满口答应。这一承诺,就是39年!从当年40多岁的壮汉,到今天84岁的老人,裴麦闹一直信守着这个承诺。
39年里,裴麦闹为了他的承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前8年,他坚持每年都给墓地培培土、铲铲草。从1976年开始,他不满足于这些简单的工作,开始在无名烈士墓周围种树种花。他种了花椒树、柏树、月季、冬青。在这个十分缺水的小山村,种树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每挑一担水都要来回走三四公里山路。裴麦闹老人说,86株柏树是他从一名抗日老人那里无偿移栽过来的。因为路途太远,每次他都想多扛些过来,有一回一次扛了18株,人都快累虚脱了。
栽树不易,看管树木更难。一次,附近学校的一些学生钻进烈士墓地的树林里捉迷藏,老人发现后,立即找到学校的校长理论,最后学校专门开会,要求任何人不得再到烈士墓地随意踩踏、嬉戏,并在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墓祭扫。
39年来的心愿
裴麦闹老人除了有些听力障碍外,精神矍铄,他在泥泞的山路行走,不但脚步很稳,还经常伸手扶一把趔趔趄趄的客人。老人说,那些为抗日而长眠地下的烈士连名字也没有留下,我们活着的人,当然应该守护好他们的墓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