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鼓峰,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处。1938年,日苏张鼓峰事件在此爆发。遗憾的是,这场在中国国土上进行、影响二战进程、使中国丧失图们江出海权的战争,并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知,即使当地人对它的记忆,也如张鼓峰巅的战场痕迹日渐斑驳。然而,历史注定不应被掩埋。
20年前,刘丛志辞去在吉林市钟表厂的工作,举家来到张鼓峰下的防川村,开起了“吉林饭店”。饭店的生意越做越好,但一次意外的发现却改变了老刘的人生轨迹。
1999年夏天,在张鼓峰下散步时,刘丛志意外发现一把锈迹斑斑的小斧头,斧长20厘米,斧把为钢制锥形。当时恰巧村里60多岁的黄玉贞老人经过,老人告诉刘丛志斧头可能与张鼓峰战争有关。
从那天起,闲暇之余,老刘就到张鼓峰、沙草峰等战场遗址寻觅。铁锹、钢盔、炮弹片等都成了“战利品”,最初被摆在饭店里,供客人们观看。
听闻延吉市一位职工家里有一把张鼓峰事件时日军19师师长尾高龟藏佩带的军刀,老刘立马找到那人。对方开口就要价5000元,但刘丛志只带了2000多元。讨价还价后,两人以3000元成交,老刘搭上手表才带回了军刀。
物件越收越多,饭店里渐渐放不下了。一位客人半开玩笑说道,“你可以开个展览馆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2005年,个人办历史展馆还属新鲜事物,老刘跑国土局批手续、跑文化部门办执照,一边等待审批,一边把饭店的桌椅都换成陈列柜。
那年的8月15日,张鼓峰战史展览馆正式开张。这一天,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
刚开馆那两年,前来参观的游人寥寥无几,老刘一年也才收入几千元,入不敷出。“那会儿,为维持展览馆运营,我经常要考虑吃米便宜还是吃面便宜。”老刘说,自己苦点倒没啥,连累妻儿也吃了不少苦。“儿子发高烧,我翻出3个旧相机,到珲春卖了100块钱,才给孩子看了病。”说起过往,老刘感慨万千。
为丰富展览馆藏品,刘丛志带着借来的金属探测仪,足迹遍及张鼓峰战场遗址。很多时候,他镐刨锹挖两三天,得到的只是些破铜烂铁。如今,他的展柜里除了1938块弹片,还有日军军刀、苏军酒瓶、坦克操纵杆、苏军铁炉子、军官证等数千种物品,其中一枚刻有苏军士兵名字的军用饭勺,就连俄罗斯为纪念这场战争而建的哈桑湖纪念馆内都没有。
2007年,日本商人崎山木滕走进展览馆。听着老刘的讲解,崎山木滕潸然泪下,原来他的哥哥正是在张鼓峰战争中阵亡的日本兵。交谈中,老刘提到了1938年日本出版的一本专门介绍张鼓峰事件的画报,里面有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崎山木滕当场允诺要帮老刘找到那本画报。
回国后,崎山木滕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终于找到《画报跃进之日本——张鼓峰事件特辑》。他将画报每页都仔细复印下来,又飞回中国,亲手将画报交到老刘手中。
近年来,老刘的展览馆先后被评为“珲春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参观的游人也日渐增多,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人士。珍宝岛事件战斗英雄孙玉国曾3次来到展览馆,每次都带来慰问金。2010年,老舍的儿子舒乙来到纪念馆,题词“历史可鉴,当强国富民”,勉励老刘办馆。一些苏联二战老兵也慕名前来。
但无论在过去的困难时期还是现在,老刘都坚持给老人、军人和学生免票。老刘说,未来的愿望就是完全免费让游人参观。“我不想一个带有教育意义的地方,来了就管人要钱。”
去年,老刘在展览馆前盖了一个铝合金保温板房。房子租出去,开了个旅游纪念品商店。“3年后,靠租金我就能还上外债,到那时,就可以不收门票了……”
开馆以来,很多游客参观后留言,留言簿已有6大本。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老兵邢踪留言:张鼓峰展览馆告诉中国人要自立、自强,永远牢记历史教训,为祖国强大而奋斗。
广州育才中学校长张慧玲带领学生参观后深受感动,捐赠400元并留言:莫忘国耻,振兴中华,谢谢刘馆长默默奉献,为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历史课。
北大学生贾莉留言:望江水,忆往昔,救国、爱国、兴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