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琢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的一沓信封,每为一位烈士找到家乡,他都会先寄信过去,待对方最后核实。看着这沓信封一天天由厚变薄,张红琢心中充满是欣慰。
欣慰,有人一路同行
张红琢的红色之旅使越来越多的烈士与亲人“团聚”,同时在一个又一个城市中掀起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热潮。
媒体可以放大“善行”的力量。在寻亲的旅程中,张红琢每联系好一家媒体,当地便能迅速营造“全城寻亲”的氛围,“烈士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能为烈士做什么?”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用“参与寻亲行动”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又一个寻找成功的好消息纷至沓来。
因屡次在各地媒体公布联系方式,如今,张红琢的电话几乎成了寻亲热线,一个个陌生但温情的声音从全国各地传来:“我是烈士亲属,请您也帮我找找亲人吧!”“我是热心市民,给您提供一条烈士亲人的线索吧!”每一次,他都细心记下,并及时查阅资料核实寻找。今年3月19日,张红琢来到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将一年来寻找到的39位志愿军烈士亲人名单和联系方式交到所长孙大力手中。至此,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中,他已先后帮助河北、山西、吉林、四川、贵州、湖南、河南等10个省的230名烈士魂归故里。
3月25日,张红琢意外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原来,来电者叫孙玉丰,山东省泰安市人,他诚恳地说:“把泰安籍找不到亲人的烈士名单给我吧,以后,为烈士找亲人这条路,我和你一路同行!”这句话,居然和张红琢5年前的表白惊人相似。
路漫漫,红色旅程没有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