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墓人魏映祥正在扫墓。 特约摄影 骆勇
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提到,抗日战争时期,前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作战,牺牲在中国,一对普通中国母子为他守墓半个多世纪。3月24日,记者了解到,给这位前苏联士兵守墓的是一对重庆母子——居住在万州区的谭忠惠和魏映祥。
库里申科:为抗日战争献出年轻生命的英雄
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先在亚洲,在中国的卢沟桥打响。
此时,从东方到西方,蔓延的战火摧残着人类,让世界变得满目疮痍。而对于一位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前苏联军人来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乌克兰到重庆万州(原四川万县)。
1939年,为了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前苏联派遣了两个“达沙式”轰炸机大队,秘密来到中国对日作战。其中有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大队长,他叫格里高利·库里申科。
10月14日下午,库里申科率领机群袭击日军汉口机场,在武汉上空与敌机相遇,在殊死搏斗中,库里申科驾驶轰炸机一连击落了6架日军战斗机。就在库里申科全力应战时,忽然飞机猛烈摇晃,敌人的炮弹击中了他驾驶的飞机,左发动机着火了,情势顿时万分危急。库里申科沉着冷静,用单发动机坚持返航,到达重庆万州上空时遭到重创的飞机再也支撑不住,终于失去了平衡。为了保证地面人群和飞机的安全,库里申科竭尽全力控制飞机避开居民区,最终降落在长江水面上。 机组其他成员全部顺利脱险,唯有库里申科劳累过度,筋疲力尽,坠入了滔滔江水之中。20天后,人们找到了这位英雄的遗体。这一年他年仅36岁。
库里申科牺牲后,重庆万州人民按照库里申科夫人的意愿,将库里申科的遗体安葬在风景秀丽的万州西山公园腹地,长方形的墓前立起一块高大的墓碑,碑文用中俄两国文字书写:格里戈里·库里申科之墓。从此,英雄的墓碑与长江的涛声相依,开始了它对亲人、朋友和祖国的深深祈盼。
2009年9月14日,库里申科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世纪使命:母亲守墓22年,小儿子守墓30多年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位异国英雄的墓地,一直被精心看护着。为库里申科守墓的人,至今还在坚守,还在履行守墓人的职责和使命。
今年86岁高龄的谭忠惠老人是第一代守墓人。从1959年开始,当时在西山公园管理处工作的谭忠惠,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赶到库里申科烈士墓园里,拿起扫帚清扫,轻轻擦去墓碑上的灰尘。打扫完毕,如果有人来参观,谭忠惠还会接待和讲解。
22年里,墓园里一草一木在谭忠惠眼中都有了生命,空闲的时候她就默默地看着那些花草,仿佛看着自己的孩子。
1977年,谭忠惠老了,在退休前,她将这份使命交给了同在西山公园管理处上班的小儿子魏映祥。
“从小,我就常听妈妈讲库里申科的故事,库里申科是为中国人民牺牲的,我们一定要记恩,要管理好、维护好库里申科的墓,让后人来瞻仰这位烈士。”除日常的打扫、修缮外,魏映祥还参与了库里申科烈士墓园的升级改造。接过妈妈的接力棒,这一守,又是30多年。
如今的墓园,整洁、大方、肃穆,白的是石灰,红的是烂漫山花,灰色的是烈士雕像。墓碑上的烈士名字都被刷上红漆,和烈士墓碑顶部的红五星互为映照,投射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悲壮。
谭忠惠、魏映祥母子俩的义举,感动了库里申科的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