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红色故事
珍贵的鹅绒褥子──苏联红军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图)
2014-07-30 16:48:19
作者:黄树祥 整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黄炜华将军使用过的鹅绒褥子

    黄炜华将军,于1950年2月,在湘西剿匪前线胜利结束之后,调任中南军区航空处长之空隙时间,返回久别20年可爱的家乡。带回了一条十分珍贵的纪念品──鹅绒褥子。它长2米,宽1.5米,重6斤,由鹅绒内胆和褥套组成。鹅绒的保暖性能十分优越,柔软蓬松居世界之最。人躺中间其两侧蓬起,把身体护得很严密,又很柔软,是取暖的极佳物品。

    咱们居住我国南方的福建人,很少有人见过鹅绒褥子,有些人连听都没有听过。当时这条鹅绒褥子受到了乡亲们的格外爱戴和欢迎,这个摸摸,那个看看,个个喜欢,个个赞美!

    炜华是孝敬老人的典范,当时他了解到家乡刚解放,经济还困难,乡亲们床垫仍就是稻草,到冬天寒冷时也不能用棉被作垫,只能把火笼置入被窝取暖。炜华说:“年迈的老人把火笼置入被窝十分危险,房子又是全木质结构,极易引火灾,大家要格外小心!”他想到参军以前,曾听到因火笼在被窝中引起火灾的事情,决定把自己心爱的鹅绒褥子留在了家中,让老人冬天暖和些,也可能减少火灾的危险。

    这条鹅绒褥子来自寒冷的苏联。在抗日战争中,苏联红军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出兵东北,支援中国人民抗击日寇。日本投降后,美帝又极力支持国民党打内战,阻碍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苏联红军的军事专家,有些还留在东北指导。

    1946年冬,一位苏军高级指挥员,看到战斗在前线的炜华,行装简单,缺少御寒之物,决定把自己的鹅绒褥子赠送给了炜华,一则表彰他的勇敢坚毅精神,二则给予以实际的温暖。这是一个国际主义精神的具体例证。从此,这条鹅绒褥子跟随炜华南征北战,经历了血与火的严酷战场,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条鹅绒褥子有近70年的历史,虽然布的包皮破旧,但其鹅绒质量分外好,柔软、蓬松如初,还可发挥其作用,但为了让它意义更大、更深的展出,炜华的义子黄承云毅然地把它捐献了出来。他这种热爱文博事业的精神值得发扬!

    2013年2月26日
    (池昌鑫转撰)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粒粒白米情意浓
·下一篇:朱老总结婚品罐头
·“胜利从这里启航”展览在我馆开展(组图)
·《胜利从这里启航》展览预告(组图)
·我馆举办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专题文化讲堂(组图)
·1989年至1991年罗洪标的演讲笔记本(图)
·市政协“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发展情况”视察组到我馆视察(组图)
·朱德军长在永福系列故事——“原来也是普通的人”
·“小小讲解员”暑假培训活动(组图)
·“小小讲解员”暑假培训活动(组图)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进上杭中都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组图)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文物征集办法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