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公向记者讲述左权将军的事迹。叶娟娟摄
3月29日,阳光明媚,照得人身上暖融融的。杨爱公心里不踏实:“天干物燥,容易着火。我得赶紧去墓区看看。”
82岁的杨爱公,是涉县石门村一名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守护左权将军墓已22年,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记者专程登门采访。
中午,老人匆匆吃过饭,就带记者奔村西的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该公墓也被当地群众称为左权将军墓。
山路弯弯曲曲,满头白发的杨爱公老人,却丝毫不显疲劳。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墓区。这里背山面河,幽静、整洁。松柏环抱中,一座座陵墓巍然屹立,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左权将军纪念塔,塔正面刻的是朱德总司令悼挽左权将军的诗,塔下部右侧刻的是彭德怀副总司令写的碑志,后面是刘伯承题的字‘浩气长存’;纪念塔后边就是将军墓;公墓左侧山岭安葬的是冀南银行总行第一、二任行长高捷成、赖勤等;右侧山岭安葬的是朝鲜义勇军战士陈光华、石正等……”杨爱公老人边走边为我们介绍。
“大爷,这里原来就是这样吗?”记者问。
“陵墓是早就有的,环境是这些年越变越好。烈士们……不容易呀!”老人说着,目光又定格在左权将军纪念塔,眼里涌出了泪花儿。
杨爱公与左权将军墓结缘,要追溯到1942年。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3万余人对我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当年10月10日,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在涉县石门村落成,左权将军等诸烈士移葬这里。杨爱公记得,那天,他跟随大人早早赶到了公葬典礼现场。现场共有5000多军民,许多人哭了。
当年,杨爱公13岁,已参加了儿童团,加之父亲、爷爷先后被日本侵略者杀害,他对侵略者的仇恨刻骨铭心。左权将军诸烈士的英勇事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就在他家种的地旁不远。建国后,虽然烈士的遗骨迁葬到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但原墓区却完好地保存下来。杨爱公到地里干活时,总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到墓区瞅瞅。
1989年,石门村决定派专人把墓区管理起来,对墓区深有感情的杨爱公主动请缨,正式担负起了这项“工作”。从此,他经常到墓区清扫垃圾,修剪花草树木。每逢清明、十月祭奠、三夏、三秋以及学生们放暑假,他都要到墓区边的一间小屋住上几天,防止墓园被损,防止墓区发生火灾,树木被损。
为教育后人,杨爱公还经常利用清明节学生们祭扫烈士墓的时机,给他们讲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别看老人不识几个字,平时也不善言谈,可讲起革命史来,生动着呢,孩子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石门村党支部书记、49岁的杨国栋说,他读初中时就听老人讲过左权将军等烈士的事迹,至今记忆犹新。
2003年,当地政府开始给杨爱公发放文物义务保护员补贴。2004年以来,随着当地陆续修筑通往墓区的柏油路,并建起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陈列室、朝鲜义勇军烈士纪念馆等,前来墓区祭拜、悼念革命烈士的人越来越多。杨爱公愈发精心地守护着墓区,继续讲述着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