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之女任远芳、女婿武盛源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摄影 孙琳)
任弼时之女任远芳参加红军节时的照片(摄影 孙琳)
9月25—26日,首届“中国红军节”在贵州习水举办,10多位开国元勋后代亲赴习水,回访四渡赤水战场旧址,共同追忆父辈的丰功伟绩。期间,任弼时女儿任远芳及女婿武盛源接受了本网记者专访,畅谈此次习水之行的感受。
任远芳,开国元勋任弼时之女,1938年在莫斯科出生,身份证名:陈松,后在中机公司工作。
武盛源,任弼时的女婿,财政部原司长。
任远芳、武盛源夫妇接受记者采访时已接近深夜,一天的参观访问活动让二老已觉有些疲惫,但两位依然很耐心的与记者交谈了近1个小时。武老虽然听力有些不好,需要戴助听设备与记者交流,但他却在整个交谈中占据了主动,表达流畅、逻辑严谨,很细心地听着记者的每个提问。
任远芳:长到12岁才见到父亲和母亲的面
和许多的革命子女一样,特殊的环境使得这些元勋后代从一出生开始,就有着和普通家庭孩子不一样的生活。1938年任远芳出生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父亲任弼时当时是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父母因工作需要返回国内,而又无法带她回国,于是把任远芳留在伊凡诺沃国际儿童院。伊凡诺沃国际儿童院是苏联专门收养各国共产党员和革命子女或烈士遗孤的机构,任远芳这一呆就是11年。
11年任远芳都没有见过父母的面,直到1950年任远芳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在苏联生活期间,任远芳有一个苏联名字卡佳(音),当时父亲和母亲也因安全需要,取了别名掩饰身份。父亲任弼时别名是陈林,母亲陈琮英别名是陈松。回国后,卡佳开始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任远芳,度过了小学和中学生活。到大学时,任远芳又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陈松。
“我爸爸的姓太惹眼,为了避嫌不搞特殊化,我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陈松。和我住了20年的老邻居都不知道我是谁的孩子”。任远芳说,“陈松也就是当年我母亲在俄罗斯的别名,直到现在我身份证上的名字都是陈松。
母亲享年102岁 淡薄名利是长寿秘诀
资料图片:1950年,任弼时与女儿任远芳在巴拉维赫疗养院
由于工作过度劳累,任弼时在1950年10月就离开了人世。在和父亲重聚的短短5个月后,任远芳就永远的失去了父亲。 从此,母亲成为陪伴任远芳成长最重要的亲人。
武盛源说,“我们的母亲(陈琮英)一生非常坎坷,吃尽了苦头,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失散、夭折失去了5个孩子。中年丈夫去世,一个人独自拉扯4个孩子长大。晚年又承受丧子之痛,儿子任远远1995年过世。但是,她却很长寿,活到102岁。除了组织上的照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淡薄名利,从来不考虑个人私利,不向组织提要求”。
陈琮英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子女,孩子从小不能随便搭乘家长的车,也从来不随便批评家里的工作人员,不挑剔、也不乱发脾气,只讲奉献不讲索取。武盛源说“这也是红军精神在我家的体现,在苏联孤儿院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任远芳接着说到:“小时候,有一次家里给了我400卢布零用钱,我自己留了100卢布,把其他300卢布分别给了其他3个要好的朋友”。
武盛源:当代社会更需要红军精神
资料图片:1926年3月,任弼时和陈琮英在上海结婚时照片。
谈到此次习水行,武盛源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习水,在这里看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等老一辈革命家住过的地方,通过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受到了很深的教育。红军精神的新发展,是现代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是我们国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有些人认为,红军精神已经过去70多年,对现实生活没有意义,但实际上,红军精神非常有用,就看怎么用、会不会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