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人物>>正文
王怀骐:一生在画《红旗谱》
2010-06-29 00:57:53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田英宣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正月初九上午十点,在朋友的引领下,我终于得以拜见仰慕已久的著名连环画画家王怀骐先生。

  认识王先生首先是通过连环画——俗称做“小人书”的那种。少时曾看过《红旗谱》的小人书,但并不曾注意绘者是谁。只是觉得那画很好看,更多的是被图画里面的故事吸引,关注着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结局。

  在对梁斌及其作品的研究中,我有意识地搜集了一些资料,发现少时看到的《红旗谱》小人书在旧图书市场特别火爆。版本、版次也挺多,从最早的1981年版到最近的2008年版,虽然封面不同,故事都基本一样,绘画的风格却是日臻淳厚,构图越来越饱满,直至艺术的最高境界。绘者署名都是王怀骐。虽不曾谋面,但内心已是肃然起敬,并且产生一种要拜访其人的冲动。

  在朋友的帮助下,机会终于到来。但不巧的是,去年“十一”期间,当我联系说要拜访的时候,王先生身体不好,去了平山。遗憾满怀,却更增添了想要一睹真容的渴望。今年春节,我再次回到石家庄,终于有机会面见王先生了。

  先生今年高寿71,身体消瘦,满头银发。近几年多病,说话间不时咳嗽,让我深感不安。王先生却很好客,平易近人,连说不碍事。虽是初次见面,一谈就是两个小时。在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中,王先生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与《红旗谱》的毕生情缘。

  王先生是北京人,在中央美院附中上学的时候,看了《红旗谱》,被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深深吸引。虽说年龄还小,却有一种创作冲动。曾经试着把看到的故事和人物用画笔画下来并投稿给《连环画报》。画稿没能发表,却得到了大画家刘继卣的热情指点和勉励,并由此影响了他一生。

  王先生说,他生在北京,长在城市,但却喜爱农村,喜爱农民。他说:“农民向土地要粮,我向土地要画。”探其原因,主要是受《红旗谱》的影响。附中毕业后,他继续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蒋兆和工作室学习。等毕业分配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留在大城市,他却愿意到河北工作。一个朋友劝他说,来吧,河北是个好地方,南有古城邯郸,北有坝上草原;东偎渤海海滨,西依巍巍太行山;沧州狮子、定州塔点缀其间引人入胜。王先生说:除了这些,还有吸引我的革命故事。《红旗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河北,《红旗谱》的作者梁斌是河北蠡县人,我当时特别希望能到发生过轰轰烈烈的革命故事的发源地工作。就这样到了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

  “文革”中下放到农村劳动,王先生有更多机会接近农民,观察农民,常常在头脑中琢磨着他们的性格和形象。逐渐地感受到了《红旗谱》中描绘的农民的那种韧性、坚强不屈,还有他们的聪明,当然也有他们的艰辛和不易。

  王先生谈到与梁斌先生的两次过往。“第一次是‘文革’期间在320学习班时。当时,省直机关的人被分成不同的小队劳动改造。有一天中午,大家排队打饭。我身边的一个人捅了捅我,小声告诉我说,‘看,那个人,就是你仰慕的大作家梁——斌。’顺着朋友的眼光瞧过去,我看见了我仰慕的大作家梁斌:个子不高,比较胖,穿着深蓝制服衣裳,精神不太好。当时我一阵心酸,想不到全国闻名的大作家,竟被整得到了这种地步,真是很难过。但也不敢说话,也不敢上前,只能那么远远地看一眼。当时,我已经画了好多《红旗谱》的速写、草稿,有机会见面了,却不能上去交谈。”往事逝去已40年,王先生回忆起来,仍然充满遗憾,话语间不无凄怆之感。

  “第二次相见,是在1989年5月,梁斌先生到河北省博物馆办画展。当时我任河北画院院长,因为画《红旗谱》连环画的原因,开幕式由我来主持。本想梁老报告会结束之后,和梁老好好聊聊,谁知,报告刚一结束,省委领导就把梁老接走了,那以后,再也没机会见到梁老。而今,我也是古稀老人了。”人虽不曾深交,但通过一部《红旗谱》,著者和画者之间精神的沟通,心灵的契合,我想,即是神交已久,并且穿越了时空。

  王先生手头有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自1981年6月出版第一版以来不同版次不同印次的《红旗谱》连环画六种,收藏刊有近年创造的单幅《红旗谱》主题画如:“平地一声雷”、“血仇”、“葫芦架”、“农民要算账”、“啼血滹沱河”的出版物《连环画报》2007年第8期以及2007年出版的中央美院附中1957届同学作品选《同窗回顾》。在这些收藏中,有一帧书法手稿,上书:“《红旗谱》完成于1979年冬,历时一年寒暑。王怀骐。”就从这有书为证的手稿来看,王先生对《红旗谱》的痴迷也有30多年了。

  当我问起,画作的手稿是否还保存完好时,王先生惋惜地说:“丢了,都丢了。当年离开北京时,我和哥哥的画稿没地方放,就各自码放起来堆在姐姐家的储藏室,有一米多高。结果,‘文革’爆发,红卫兵抄家,搜出画稿在院子里全点了火,我姐姐也因此而受了连累。一次搬家时,大量手稿收集起来堆放在窗户前。谁知窗外锅炉房的煤渣坍塌把窗户挤破,手稿全埋在了煤渣里面。后来的创作稿交给出版社,也都搞丢了,市场上倒还有少量流通。就剩下手头还在创作中的这幅20米长卷草稿了。”

  我一再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手稿,一边不甘心地提醒老先生再想想,是不是放在什么地方忘了。最后,只能是替老先生惋惜。历史长河中,不仅人的命运,就连物的命运有时也极尽沧桑之感。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组图:用镜头记录解放战争——钱嗣杰的光影世界
·下一篇:江姐之子定居美国 坦言未遵守母亲遗愿报效祖国
·动漫插图本《红旗谱》8月16日签售
·《红旗谱》是怎样“一炮打响”的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毛帅楠:去实践 去感受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焦裕禄精
特稿:去实践 去感受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焦裕禄精神
毛帅楠:大学生走进焦裕禄民心热线——河南工业大学
特稿:大学生走进焦裕禄民心热线——河南工业大学金
毛帅楠:河南工业大学“金种子”实践团参观焦裕禄纪
特稿:河南工业大学“金种子”实践团参观焦裕禄纪念
红笔杆:刘建、周秉钧到老红军李中权家中吊唁(组图
特稿:刘建、周秉钧到老红军李中权家中吊唁(组图)
崔大路: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红木交易中心正式启动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