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故事,感悟别具一格的“乌审绿”……走进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红色是道路两侧建筑的主基调,辉映着视野尽头的萨拉乌苏河。
全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之一,是陕甘宁边区最北的保护区,形成原伊克昭盟地区党建和革命史上创立的“十个第一”……乌审旗这座红色“富矿”,拥有革命遗址45处。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如何把家门口的“红色地标”变成“红色课堂”?乌审旗坚持基地建设与文旅开发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以高质量文旅融合形成推动绿色乌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来到纳林河党小组谷家湾旧址,穿过顶上刻着红星的门廊,屋内悬挂着的党旗熠熠生辉。“1927年夏,乌审旗纳林河地区的石作琦等人在陕北加入共产党,这是鄂尔多斯目前已知最早的共产党员……”红色讲解员,正认真地为前来学习参观的群众讲解。
乌审旗充分利用众多革命遗址的磁吸效应,把旧址当“教室”,将文物变“教材”,重点打造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串联中共乌审旗委办公旧址、纳林河党小组谷家湾旧址、民兵检查站、巴图湾水电站等红色革命遗址,推动同延安、城川红色教育及现有红色旅游资源的互补对接、务实联系,把乌审红色文旅文章做得更深、更广、更漂亮。
如今,来乌审旗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和游客络绎不绝,这里已成为红色教育学习的重要场所,万载周边众多党支部首选到该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党史,聆听革命故事。
红色是乌审的基因。
在乌审旗苏力德苏木,生长着一片意义非凡的百年榆树林,被当地农牧民亲切地称为“八路榆”。
1944年,贺晋年率领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打垮了乌审旗的反动武装,随即“警三旅”的七团奉命驻防沙尔利格地区(今苏力德苏木)。驻防期间,八路军战士与农牧民建立了良好关系,不管是农作秋收、备战操练,还是绿化植被、军民互动,在沙尔利格庙附近生长的这片百年榆树林见证了鱼水与共的军民情。多年来农牧民都会自发去浇灌养护这片榆树林,后建成“八路榆”广场,以表达对八路军的感激与爱戴之情。
红色故事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奋勇前进。如何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乌审旗着力破解的难题。乌审旗成立了专职讲解员队伍、“红领巾”讲解员、农牧民义务讲解员等队伍;打造“红色大讲堂”,让红色故事在“红色乌审”重唱;挖掘乌审旗红色故事的丰富内涵,让红色故事从符号、理念、历史变成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提升红色故事可读性,让乌审的红色基因随着红色故事的传唱越走越远,覆盖面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