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文物部门负责人为专家讲介明粮仓历史
明粮仓
专家在明粮仓现场
中红网甘肃甘州2018年10月15日电(宋进林、高关山)10月14日上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总建筑师张俊杰一行到甘肃省甘州明粮仓参观考察,甘州区文广新局及文物管理局负责人陪同。
张俊杰一行来到明粮仓文物点,刚一下车,专家们就被甘州明粮仓恢弘的气势所折服,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对甘州明粮仓保存的如此完好大加赞赏。明粮仓地处张掖市东北隅,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旧名甘州仓,俗名大仓,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由甘肃都督宋晟始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都御使刘璋建预备仓于内。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二十八年(1763年)、四十一年(1776年)前张掖知县杜萌、王延赞、陶士麟详修增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知县陈澍又在其内添建旧察院址。仓总明曰“广储粮”,实为“天下粮仓”。内有廒房十二座,清乾隆年间系行都司衙署改建。清光绪年间,由知县喻炎炳重建廒房二十二座,分别命名为:广被、广恒、广泰、广积、广福、广禄、广寿、广丰、广成、广胜、广庆、广增、广多、广兴、广隆、广盈、广益、广满、广德、广顺、广华、广荣。占地面积为20883.3平方米,可储存粮食776万千克。西面和南面廒房历经沧桑,已被拆除。现存廒房由九座五十四间构成,廒房长161.2米,宽12.3米,建筑面积1982.8平方米。廒房建造全为土木结构,设计科学,建造精巧,房顶屋架为“人”字形梁,由大梁、檩条、椽子通脚开铆套制而成。坚固耐用,通风抗震,具有防潮、防鼠、防虫害、防霉变等性能。明粮仓至今还能储存粮食,是目前国内保存时间最长、最完整,还能继续使用的古代仓廪,连当时粮仓用的独轮车、扁担、木杠、斛、斗、升、合等器物也保管有序。
走进粮仓内部,区文物局负责人为专家们详细介绍明粮仓的建筑年代、结构、材料及匾额由来,专家们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明粮仓浑厚敦实的土木结构、“七梁八柱”的房屋架构和精巧的通风防潮设计深深地吸引了专家们的注意。兴致盎然的专家们现场就出谋划策,为明粮仓的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