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北京2012年11月3日电(徐纪新)
年轻时读费孝通先生写的《乡土中国》,印象深刻,知道“泥土是中国人的根”,知道“乡土基层”蕴含着许多精彩……前两年退休后,一身轻松游走四方,有新奇和激动,那是在海外;要说真正的感动,还是在我们自己的——乡土中国上。
巢县祖籍
(图片说明:上图为我的祖籍——安徽巢县高林乡大徐村,下图为村中的徐氏宗族祠堂)
水无源不流,树无根不生,追根溯源,中国人的根大都在乡间,而我从出生到退休前,却从未踏过祖籍那方土地。2011年春,为了写父亲的故事,我第一次来到安徽巢县高林乡的大徐村,那是一个巢湖边上美丽的小山村。走进村中的徐氏宗族祠堂,按族谱排序费劲地查到了父亲过去的名字,可是其后的记载只有“失去联系”几个字……我想,抗战之际,一位不愿做亡国奴的少年离井背乡不会有人怜悯,其后参加革命,也从没有衣锦还乡的显赫经历,家乡对父亲的失忆情有可原。家乡都记着哪些人呢?在今日祠堂的功德碑上,腰缠万贯的富豪老板历历在目,记载详细。父亲的足迹在何方?还得去寻找呀!
草原麦田
(图片说明:上图为内蒙草原上放牧的羊群,下图为草原上刚收割后的麦地)
内蒙我去过多次,退休后的第一次出行还是选择了草原。在内蒙草原,放牧牛羊应该是最适宜的生存与生产方式,为了保护草原和促进科学发展,今日政府明令禁止“开垦草原,进行非草原式的种植”。然而在广袤的草原上,有些地方还是可以看到偷偷开掘出的土地和蜿蜒茂密生长的麦田,收割期间,金黄色的麦穗与绿油油的草原就会形成鲜明的颜色反差,构成一幅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田园美景,引得无数背包客寻觅探访,也使拍摄爱好者流连忘返。记得费孝通先生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曾谈及中国人在最适宜放牧的草原上仍然不忘锄地播种,并发出了“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感慨,至今,70多年过去了,上有国家禁令,下面依旧我行我素,真是不可思议。好在也有庆幸——农民们收获了麦子,旅游者收获到美景,我们就拍吧!
龙脊梯田
在乡土中国,人们凭掘土生活,靠种田糊口,在广西桂林的龙胜县,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辟有梯田,那是当地农民世世代代用辛劳和血汗修造的“活命田”。20多年前我去桂林,梯田都深藏山间,贫困折磨着百姓。直到上世纪90年代,旅游经济开始进山,山民们辛劳的“活命田”才逐渐变成了发财致富的“摇钱树”。今日再去桂林,龙脊梯田已是国家4A 级景区,门票售价80元,游人仍然如织。穿行壮族村寨登山,沿途峰峦起伏,溪水潺潺,其间的梯田层层叠叠,如链似带,优美的曲线像行云流水,潇洒柔畅,雄奇的自然环境与人类创造伟力的完美结合,天造人设,乡土农田竟然变为旅游仙境,真是妙哉!
南靖土楼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明,比如古希腊有城邦文明,古罗马有石头文化,而在中国,则是生生不息的乡土文明。对于用泥土建造民居土屋,我们在陕西早就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此次去福建南靖,当看到深山中耸立的五六层高、或方或圆的硕大土楼时,还是被震撼了。这种土楼以泥土作为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竹片、木条等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高度可达十六七米、五六层之高,足可供三代或四代数百人同楼聚族而居,方圆天地之中还有祠堂、粮仓、水井等等,土楼的防卫御敌、通风采光等功能更是备受民居专家好评,称之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2008年还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无愧乡土文明的杰作。记得在陕西流传有“关中八大怪”的民俗,“房子半边盖”也列其中;福建土楼的特色何在呢?当地人云:“方方圆圆一个世界”——真是“暸咂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