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颂英名
业绩垂千古
公略牺牲,全军伤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曾发命令,于吉安、吉水两县间建公略县。建县之日,高悬挽联以悼英魂: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熟悉毛主席诗词的人,都通过“偏师借重黄公略”的诗句知道了那位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军事家。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初期,“朱、毛、彭、黄”四人曾一度齐名,不幸的是黄公略不久便牺牲于敌机扫射之下,但他在革命史册上留下的功绩却长久令人缅怀。
■小学毕业后教过私塾,后投军当兵,历任文书、排长、连长,进过湘军讲武堂和黄埔军校
■虽升迁顺利却痛恨军阀部队腐败,在广州起义失败后毅然加入共产党
■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离开后,他率余部在山林中坚持,通过实践写出小册子《游击战术》
■遇空袭时他本来已躲好,为指挥部队隐蔽又跳起来,被敌机扫射打中腹部牺牲
黄公略,原名汉魂,字家杞,1898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一个失意书生家庭,生母是丫头出身的妾。黄公略从7岁起跟随父亲读旧书,10岁入新式小学,接触到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在校内他能诗会画,并通过所处的封建家庭看到其内部与社会上的压迫及黑暗,好打抱不平。他十三、四岁时曾在石桥上遇税警欺负民女,便冲上去将那个家伙推下落水。父亲怕这个小儿子性格太烈会惹祸,要他学习兵法韬略,他自己也就此将名字改为公略。
黄公略15岁小学毕业,留家乡教私塾两年。此间父亲病逝,大哥花天酒地却不给他钱外出求学。他愤然离家,投奔湘军当兵,不久便因有文化被营长重视而调任文书。此后,他担任过排长,又入湘军讲武堂学习了一年,毕业后任副连长、连长。虽然他在旧军阀队伍中升迁很快,却看不惯军中黑暗腐败和不休止的混战。别的军官多醉心于吃喝嫖赌时,他却总是研究战术条令,并与彭德怀等有正义感的军官结成朋友,组成了旨在改变社会和军队中压迫的“救贫会”。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黄公略读到布哈林所写的《共产主义ABC》,认定马列主义是救国救民的真理。1927年初,他被选送到黄埔军校高级班军事科,在反共“清党”的恶浪中更立志革命,同年末,广州起义失败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春,黄公略回湘军,到独立第五师担任随营学校校长,不久又到一团团长彭德怀属下任第三营营长。同年7月,他和彭德怀在湖南平江组织该团发动起义,建立了红五军,以这支部队为骨干开创湘鄂赣根据地。随后国民党军向红五军发起围攻,彭德怀率军部及一部南下井冈山与朱毛的红四军会合,黄公略率余下的部队坚持斗争。面对优势敌军的不断追剿,他率部在山林中反复周旋,雪中行走时要靠倒穿鞋子留下相反方向的脚印,才能摆脱敌人。通过斗争实践,他创造了化整为零、昼伏夜出、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等游击作战方式,并在理论升华的基础上写成了《游击战术》的小册子。红军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作为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其中也凝聚着黄公略的贡献。
1929年8月底,黄公略与返回湘鄂赣边区的彭德怀会合,担任红五军副军长。翌年初井冈山周边的湘赣边区编起一支3000人的红六军,请黄公略去任军长。经过他精心组织教育训练,使这支由赤卫队等地方武装组建的队伍素质提高很快,1930年夏天毛泽东率红四军从闽西向长沙进军的途中,曾写下《蝶恋花》的词句,就把“赣水那边红一角”即控制湘赣边界南段的黄公略部作为借重的“偏师”。随后,黄公略率红三军(由红六军改名)同红四军、红十二军(闽西武装)合编为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