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仓小宝
【英模小传】马本斋,回族,河北省献县人,1901年出生。1937年,他组织成立回民抗日义勇队抗击侵华日军,1938年率队参加八路军,同年入党,1939年任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1942年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3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屡建战功。马本斋因积劳成疾于1944年2月病逝,中共中央授予他“民族英雄”荣誉称号,毛泽东主席题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
已退休多年的原海军航空兵副政委马国超,今年5月份碰到了一件让他没想到的事情:今年时值他父亲马本斋诞辰106周年,马国超随河北省一摄制组拍摄五集电视专题片《马本斋》,他们走了河北6个地级市、近30个县,所到之处,当地群众一听说是拍马本斋,非常热情和激动,有的主动帮忙,有的提供场地资料,老百姓的盛情让摄制组和马国超本人都十分感动。
当年的民族英雄,70年后依然活在人民的心中。记者闻之感慨不已。
在河北献县马本斋纪念馆里,记者领略了英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马本斋少年时代随父亲到东北,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到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军阀的统治,毅然弃官还乡务农。但面对我大好河山被日寇铁蹄践踏,他毅然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举起抗日大旗,率回民支队纵横冀中平原,转战于冀鲁豫边区,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采用“磨盘战术”、“牛刀子钻心战术”,不断重创敌人。恼羞成怒的日寇发动突袭,把马本斋的老母亲掠到河间县城。马母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绝食殉国。临终前,她让人给儿子马本斋捎话:“不要管我,你们打日本人,我死也高兴。你们要是投降,我也不会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马本斋不仅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还是一个爱民模范。
在河北省档案馆,电视专题片《马本斋》的摄制组发现了14份马本斋当年签发的文件资料,涉及部队度荒救灾、军地关系、军属优待等内容。一份训令中这样写到:“由于敌人的掠夺和封锁,我们敌后游击战争中物质供给上增加了困难,今年仍由棉衣改做夹衣。抽出的棉花上交,统一送给群众过冬。”
马本斋入党介绍人之一的原空军副政委刘世昌曾回忆起这样一段难忘的故事:1943年春冀中遭遇旱灾,马本斋在部队中发起“一毛钱运动”,号召部队官兵每人捐一毛钱(愿多捐者听其自愿)作为救济灾民之用,表现我军救灾之热忱及与群众同患难共吃苦的精神。
沧州市广场上的马本斋铜像,设在英雄家乡的“马本斋纪念馆”,每年都有数万人前去参观祭拜。当地老人说:“他的故事很多,人们不会忘记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