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湘潭大学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学科建设、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相结合,进行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试就湘潭大学红色文化育人的实践进行分析,深入剖析红色文化在思政育人方面的价值功能,总结鲜活经验,以更好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关键词: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湘潭大学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是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锤炼和升华,也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更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是革命性和先进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的统一以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的统一。因而,红色文化与生俱来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等,而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所体现出的思政育人价值,在湘潭大学的育人实践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湘潭大学红色文化育人的基础条件
(一)丰富的地域红色资源
湘潭大学所处的湖南省作为一块红色热土,可谓“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圣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诞生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开国元勋,走出了彭德怀、贺龙、罗荣桓三大元帅和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六位大将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给湖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截至2013年底统计,全省红色遗址达1830余处,遍布全省14个市州,被评定为各级别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4处,其中国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0处。这些丰富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是湘潭大学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源,在红色文化育人实践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湘潭大学进行红色文化育人提供了充分而必要的载体。
(二)深邃的校史文化底蕴
湘潭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导创办、亲笔题写校名并亲切嘱托一定要办好的综合性大学,先后得到邓小平、华国锋、李先念、江泽民、李鹏、贺国强、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1974年,教育部专门下文,号召全国高校支援湘潭大学师资和图书。1978年,国务院批准学校为全国重点大学。2005年,教育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支持湘潭大学建设。可以说,学校50多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红色发展史,赋予了学校独特的红色文化基因。无数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湘大儿女,用他们辛勤的汗水乃至生命书写了不朽的篇章,先后在“建校”、“复校”、“强校”的不同历史时期,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也铸就了伟大的“湘大精神”。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嘱托和关心,广大师生的不懈奋斗和努力,这些深厚的校史文化底蕴构成了湘潭大学红色文化育人实践的情感基础和先天优势。
(三)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育人条件的重点工程。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激发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促进校园文明风气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美好心灵。它包括校园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建设、清洁卫生等客观环境,也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管理机制等文化环境,它是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湘潭大学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积极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具有湘大特色、湘大气派、湘大风格的校园文化环境。湘潭大学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依托湘潭伟人“红三角”的地理优势,打造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将湘大学子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内化为自身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的动力。这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为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提供了良好氛围。
二、湘潭大学红色文化育人的显著成果
近年来,湘潭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相关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党的革命精神传统,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着力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理论研究成果
近三年来,湘潭大学为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着力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统的研究,出版和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
2014年,多达428卷的宏篇巨制《红藏(1915—1949进步期刊总汇)》由湘潭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收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办和在中国共产党影响、组织下创办的151种红色期刊,影印、汇编成428卷凡3亿字的大型原始期刊资料集。
李佑新教授主编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集《恰同学少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以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少年时代的励志故事为主要内容,以激励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唐正芒教授主编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巡礼》,研究和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46种革命精神。立意深刻高远,情感饱满真挚,语言平实通俗。用通俗的语言把一个个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在朴实的文字下去感受激烈跌宕的革命情怀。
刘建平教授等撰写的《红色旅游发展的韶山特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韶山红色旅游的基本概况、独有特色、取得的丰富经验及对韶山红色旅游的未来展望。旅游资源独特、精神内涵独特,使韶山红色旅游的独有特色生动呈现在读者面前。
除了上述著作外,还在国内重要报刊上发表了《延安留下的传家宝》、《文艺工作者的为民务实清廉》、《抹黑江姐意何为》、《为党员登记表搬上舞台点赞》、《抗战胜利是民族精神的胜利》、《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重大意义》、《女排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等论文。
(二)实践创新成果
湘潭大学充分利用新媒体,开辟红色资源网站,成功申报了信息化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空间应用创新》,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the World University City)平台,实施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课程的空间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获湖南省教育厅名师空间课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建设项目,并充分利用湖南微课网、爱课程网及东西部高校共享课程联盟的智慧树网站,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共享。
湘潭大学确立一大批红色文化资源爱国主义基地作为实践基地建设。先后确立韶山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乌石彭德怀故居、东山书院等红色爱国主义基地作为我校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行政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实践基地。同时,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实践研修基地。
湘潭大学设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共青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这些三个基地,依托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特色、红色旅游管理等优势学科,充分利用周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研修教育培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湘大实践研修培训模式。这种模式,以“沿着伟人的足迹”为主题,紧紧围绕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崇高精神和道德风范,设计实践研修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
(三)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近年来,湘潭大学始终如一地把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与校园传播媒体、党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校园环境建设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坚持用红色文化资源感染人、培养人、塑造人,学校党委、团委、学工等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团活动乃至日常行为规范中,利用“寒暑假三下乡”活动,有选择地去红色圣地调查,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现代新型媒体,开辟专门红色栏目,传播红色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利用重要节庆、纪念日开展红色主题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开设“红色文化讲堂”、“韶风•名家论坛”,举办大型文艺晚会、百人大合唱等,观看红色电影;利用众多的学生社团,融入红色基因。
湘潭大学专门开设了“红色文化讲堂”,并利用每年的“韶风•名家论坛”,开展红色文化主题讲座,邀请全国红色文化专家、抗战老兵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历程”等主题,讲述红色故事,进行学术讲座,并分组座谈,重温红色历史,珍藏红色记忆,分享红色食粮,传承红色精神。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湘潭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湘潭大学红色旅游研究中心等都设有专门的相关专题网站,受到普遍关注。同时,湘潭大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校园海报栏、宣传牌、显示屏等设施,宣传红色文化。在校园宣传栏目中,已打造出一道以漫画、标语等为核心的宣传红色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